第374章 日常生活

  李兰珍租了一辆牛车,整

  先去陶瓷铺子装好了陶瓷碗盘子,又去布庄结了账装好了布。

  直接就回到了月亮湾码头。

  打开了她自己备用的一间库房。

  李兰珍让车夫把货物全部卸下来放进库房里。

  等到车夫赶着车走了,李兰珍快速的从空间里拿出来了六口大铁锅,一百二十套褥子和被子。

  空间里的这一批褥子和被子一直都在消耗,尽管这样,大概还有1000多套。

  剩下的李兰珍不准备再拿出来了。

  如果需要就直接在幽州城里去买棉花和布回来做。

  等到这些东西都准备好了以后,李兰珍坐下来喝了一碗灵泉水,稍事休息,抬脚就朝着停靠在月亮湾码头的船上去叫水杉。

  刚走上码头,水杉就看见了冲着她挥手,跳下了船,笑着问,“大姨,货物都准备好了吗,我去搬上船。”

  “东西有点多,你去叫两个人来和你一起搬吧。

  装好了船,咱们早点回去。”

  水杉想自己搬的,不想花钱,但是想一想李兰珍刚才说,早一点回去,就去码头找了两个帮工来搬货物。

  装好了货物,船稳稳地驶出了月亮湾码头,进入了河道。

  李兰珍拿出四个热乎乎的包子递给了水杉。

  “水杉,吃包子,垫垫肚子,回去刚好可以吃中午饭了。”

  水杉笑嘻嘻的接过了包子,”谢谢大姨。”

  等他们回到桃花源,停靠在了十一棵树码头的时候,韩大忠赶了一辆驴车在那里等着了。

  “村长,你在这里等着了,多谢了。”

  韩大忠摆手笑着,“谢啥谢,估摸着你们快回来了,我就赶着驴车在这里等着拉东西。”

  韩大忠一看从船上卸下来了六口大铁锅,还有碗盘子,被子褥子。

  就抬头对李兰珍说道,“兰珍妹子,这些一共多少银子?我记个账,算是村子里的开支,年底分银子的时候直接给你。”

  李兰珍摇头,“不用不用,这些都算是我个人的。”

  韩大忠看她坚决的态,也就没有再坚持。

  紧锣密鼓的安排好了,即将到来的一百一十三个伤残将士的住宿等相关事宜。

  当然,这件事情并没有影响和打乱桃花源里粮食收割的时间和工作。

  在收获的季节里天气也非常的好。

  今年没有遇到狂风暴雨,所以,粮食收割非常的顺利。

  稻谷麦粒都摊在场面上晒干装好存放在了粮仓里。

  晒场上面,只留下一片金灿灿的玉米棒子还在晾晒着。

  农闲下来,这段时间抢收大人孩子们都累坏了,所以村子里休息三天。

  这三天说是休息,如果还想要挣工分的,也还有很多事情,愿意去做就做,不愿意去挣那份工分,那个工作还是有人在干的。

  李兰珍和村委会的人此刻正在晒场旁边的河岸边上。

  这里正在安装桃花源第一座磨坊里的水磨。

  这座磨坊是用水力进行工作的。

  空间里是没有水利磨如何工作的制作图纸的。

  但是李兰珍大概给李二憨他们说了一下水利磨的工作原理,他们就开始试验了。

  断断续续的用了一年的时间,水磨现在终于顺利的可以工作了。

  磨坊修建的很大,里面安装了两套磨盘。

  一个是磨面粉的磨盘,另一个是碾米的石碾子。

  利用河水的冲击力带动着石碾子进行工作,省时又省力。

  去年收获的麦子和玉米粒稻谷,都是用船拉去幽州府城的磨面房加工成白面和玉米面很不方便。

  用人力或者是牲畜拉着进行磨面碾米太费事了。

  所以李兰珍才想到了桃花源里那条大河,可以利用水利修建一个磨坊。

  李二憨在叶家湾的时候就是个石匠,他们挑选了合适的石头早就制作好了磨面的磨盘和碾米的石滚子。

  这件事情倒是没有用到一个月就完成。

  最费劲的就是反复的试验怎么样利用河水的冲力,带动石碾子进行工作。

  李兰珍就告诉了李光耀先打造一个缩小号的就像玩具一样的碾子放在水盆里进行一次一次的试验。

  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不断的调整,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李二憨他们只负责打造好石碾子和石滚子,研究利用水的冲力带动石碾子转动起来的技术。

  另外一部分工作就是在这里修改起来一个厂房。

  这个对于韩兆雄他们建筑小组来说手到擒来的事情。

  麻烦的问题是怎么样在这个河道上搭建一个坚固的,而且能够摆放开两个大石磨的底座。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