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直接用缸不行吗?

  李世民说的是不是心里话呢?

  李建成不知道,也猜不出来,便点了点头,接着说道:“陇西虽收服,但依旧有许多部落没有臣服之心,是为兄派人去安抚或清剿,还是你去?”

  李世民:“兄现为监国太子,一切凭兄长安排,我照办就是。”

  李建成:“那为兄派窦轨去办。”

  “甚好。”

  两兄弟相互一礼,各自上马,等李建成先走,李世民这才准备回府。

  房玄龄上前:“秦王殿下,窦轨走的与国舅很近。”

  李世民:“我知道。”

  窦轨不能被称为国舅,因为他是堂弟,这和亲弟弟差别太大。

  房玄龄又说道:“臣想派一商队西去,陛下以为如何?”

  李世民犹豫了,因为他能够感受到,秦王府属官已经开始与太子府暗斗,他的犹豫在于这样做会不会激发秦王府与太子府之间的矛盾。

  此时天下未定,李世民还没想太多。

  杜如晦也来劝:“殿下,臣以为可行。”

  李世民这才回答:“谨慎些。”

  “臣等明白。”

  另一边,李建成在回去的路上,魏征也在给出主意:“太子殿下,此去陇西,兵贵精不在多,若真需要大军,凉州、兰州都有守军,多派文官以安抚为主,与民休养生息,有助于壮大我大唐实力,也有助于太子殿下爱民的声望。”

  李建成:“派得力的人,要办好。”

  “臣明白。”

  这一切,李渊是不知道的。

  虽说是轻车简从,太监、宫女、护卫……,也有好几百人呢。

  到南山马场,至少要走两天。

  话说窦乐。

  眼看着越来越冷了,说不定哪天就要下雪,窦乐又把上辈子几乎忘掉的知识拿了出来。

  一群好奇宝宝围着窦乐,反正是挺乐呵的。

  窦乐先是准备了一块三孔煤炉,煤在唐时称为石炭,汉代就已经有开始使用的,只是还没有大规模使用。

  蜂窝煤,算是窦乐的一个小发明。

  眼下,重点是炉子。

  窦乐原本想盘一个火炕的,可惜他不太懂火炕里面的结构,所以还是选择了用水来传导热量。

  炉子用的是陶炉,配好几个陶缸。

  炉子的热量让陶缸的水变热,然后利用虹吸原理将水引到稍高一点点的位置,也就是三寸左右。

  墙壁上打孔,再利用陶管,一节一节的连接起来,在一面墙上转一圈,然后再入水注入陶缸之中,继续被炉火加热。

  就这样,屋子内仅半天时间就温暖如春了。

  独孤十三认真的看了半天,突然发问:“虽然我不怎么识字,却有一点不明白。”

  窦乐:“你说。”

  独孤十三说道:“我能看懂,不在屋内生火,是石炭有浊气,还有灰。可为什么要连上陶管这么麻烦,把墙开一个大洞,然后把陶缸还有炉子推进去,一半陶缸在屋内,不是一样的效果。”

  窦乐愣住了。

  看看自己折腾了一天的杰作,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似乎,好像,独孤十三说的有道理。

  何潘仁也说道:“我不怕有灰,直接把炉子生在屋内,用陶管把浊气引到屋外,这不是更好。”

  褚亮在一旁放声大笑。

  没错。

  完全没错。

  为什么要麻烦加装好多节陶管呢,而且万一接口处漏水呢,陶管破损呢,那不是要流一屋子的水?

  墙上开着洞,大小和陶缸一致,这不是更好。

  而且晚上还有热水可以烫脚。

  窦乐摆了摆手:“你们随便吧。”

  众人大笑,带人去改其他的屋子。

  又一个傍晚,李渊来到了南山马场,窦乐等人出迎。

  侍卫等居住在南山马场,李渊则和窦乐住在高冠别院。

  窦乐的屋。

  李渊、裴寂、萧瑀三人进来,就感觉与众不同,应该说和当今大唐的勋贵们的家完全不同。

  正屋进来,是正中两把太师椅,以一张桌层居中,椅子分左右,两侧各三把椅子,中间有茶几。这是隋唐没有的样式。

  正中墙上,挂的一幅画,这是褚亮请长安城一位官员画的,阎立本!

  画的是老子的立像。

  两侧有字,褚亮写的。

  摆有花瓶。

  唐,以左为尊。

  李渊坐在左边的位置,窦乐在右侧坐下。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