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从陆地防御向海洋防御进阶

  为什么会在老铁山驻扎一支兵马,李艺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此时,窦乐说让他驻守幽州,同时也会让他明白,为什么要驻扎那支兵马。

  这让李艺内心极是感动。

  他还是受信任的。

  同时,也证实了平阳公主所拥有的军权,不可小觑。

  独孤十三守在屋外。

  屋内,地图铺在地上。

  窦乐说道:“得此地者,便可掌控咽喉之地。”

  “咽喉!”

  李秀宁盯着地图看了足足一炷香时间,再转头看看李艺。

  李艺施礼:“末将愚钝。”

  李秀宁再看向窦乐:“舅舅,能不能说的直接一些,我当真看不出,这里有何战略价值。”

  窦乐坐了下来,端上茶杯:“你心中的兵法,被限制在自古以来的传承。幽州的战略价值呢?”

  说到幽州,李秀宁能讲一天,价值太大了。

  窦乐这时说了一句:“你只看到地,却没有看到海。未来,还有天。”

  地!

  海!

  天!

  窦乐说道:“从莱州到金州海岸,虽然有二百里,但小岛、礁石众多,真正的水路只有两处,老铁山所处的位置,掌控着最重要的水路,最窄处只有三十丈宽,当然那种小木板在我眼中,算不上船,十万石巨舰,才算。”

  李秀宁悟了。

  从这一秒,李秀宁的思想产生了巨变。

  从陆地防御,开始转换到了海洋防御的战略性转弯。

  李秀宁手中长杆滑过地图:“若建安城在手,扫平金州至建安城的高句丽兵马,将这一处揽入大唐之手,那么这个地点,对于大唐的幽州海防而言,堪比周朝末期秦国的函谷关!”

  李秀宁接着说:“余杭那边,全新的海船正在试制。就算失败,用隋水师之前的海船,也足以封锁这里,将这一处海,变成大唐的内海。”

  窦乐品了一口茶:“想掌控大海,首先是点,最完美的军港必须拿下。而后是线,以军港为点,连接我大唐战舰的控制范围,这才能画出一面美丽的风景。”

  听到这里,李艺单膝跪地:“末将请战,愿死守此地。”

  窦乐轻轻的摇了摇头。

  李秀宁知道窦乐的想法,也推算过窦乐的战略。之前想不明白,因为她不理解,也想不到海防这个词。

  此时,她已经领悟。

  李秀宁说道:“李将军,无须为此地劳心。与其思考这里如何防御,不如想一想,如何在我唐军不出兵的情况下,拿下建安城。当建安城在手,高句丽便顾及不到此处,这便是最好的防御。”

  窦乐认同。

  李艺是整个脑袋都疼。

  因为,拿下建安城,若是带唐军,他愿死战,想来也是有机会的。

  可是,靠契丹、室韦,这种弱小的外族。

  李艺感觉他们面对高句丽,就像是羊群冲击狼群,弱小不堪。

  李艺又说道:“末将自请别处驻防,幽州城防御完善之后,末将永不回幽州。”这话,也是李艺认真思考过的,他曾经是幽州王,如果他负责幽州,难免会让有心人利用。

  想走的更远,升的更高,就不能留在幽州。

  谁来驻守幽州并不重要。

  只要这个人能贯彻国舅窦乐对高句丽制订的战略。

  李秀宁回去。

  李世民还在地图上发呆。

  右脑疼,炸开一样的疼。

  他已经想破了脑袋,却想不出来,为什么要那么一个地方驻扎一支兵马,虽然以山势,可以守得住,但凭什么去攻打大黑山要塞。

  那可是一个防御力相当高的坚固要塞。

  见到李秀宁回来,李世民立即迎上去:“姐姐。”

  李秀宁将外袍放在架子上,走到了地图前。

  “姐姐,舅舅怎么说。”

  李秀宁伸手指着地图:“舅舅说,我们心中的地图,只有陆地。他讲的海洋防御战略,拥有大海才有资格拥有天下。”

  海洋。

  李世民之前真的没想过。

  海战,往前算真的没谁会在意的。

  隋攻打高句丽的时候,有两次都用到了船。

  最多还是当运输工具。

  船的战斗,也是到了高句丽的江面上开战,并没有在茫茫大海中作战过。

  船,价值何在?

  李世民有点疑惑。

  李秀宁给李世民讲解:“在余杭,舅舅已经安排人在研究新船。试制的船都不大,一半为咱们使用船只的改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