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世家们惊呼:百济有宝藏

  要打突厥了。

  窦乐准备回长安,这大事必须在庙堂谋算,这是一场赌上国运之战。

  窦乐脑袋中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刘文静。

  这事,与刘文静有关吗?

  为什么红云台没有消息,是刘文静不想送消息回来,还是不能送消息回来。

  可无论如何,先回长安,整备兵马才是上策。

  赶紧把李靖叫回来,有李靖在身边,窦乐心里踏实,毕竟窦乐自知,自己统兵的水平还真是掺了水份的。

  但,小意外发生了。

  窦乐要回长安。

  老狐狸们却不愿意走,王聃亲自找到窦乐:“国舅,再五天,最多再五天,再给我们五天时间。总要把百济这边的事情处理完,再说了,也不差这五天。或者国舅你先行,我们随后赶回长安。”

  窦乐想了想:“百济,回头再来收拾也不晚。”

  “不,不,很重要,五天,就五天。实在不行,三天也行。”

  “好吧。”窦乐答应了。

  只是几天时间,不是不能等的。

  老狐狸在忙什么呢。

  因为,他们发现宝藏了。

  先说土地。

  原本窦乐要的是一块地,几百亩就行。

  结果呢,百济把珊瑚老城借了出来,反正不是崔君肃是怎么谈的,百济人是怎么想的,就是珊瑚老城借了出来。

  这位的位置,在一处海湾内,隔海就能看到往北不远就是高句丽的一处码头,往南陆上不远,隔江就是新罗,就算有阴谋,唐军也不怕。

  那么宝藏是什么呢?

  人!

  百济平民已经非常少了,不是佃户就是奴隶。

  城池借到手,各家肯定要修自己的商馆。

  一碗粥,就是陈米加点豆子什么,稠一点的杂粥,再加一点腌菜,百济人挤破头来作工,买来的奴隶呢,更是从早干到晚,都不用人监工。

  话说,王聃从窦乐这边回去,立即钻进了大屋。

  屋外,还有世家的子弟守着。

  一进屋,王聃就高喊:“三天,最多五天。现在,布行归我王氏,还有布行所有伙计的赐名权。”

  “不行,布行是大商号,不能你王家独战,赐名权更不行。”

  赐名权是什么?

  百济人除了大族八姓之外,普通人根本就无姓、无氏。

  王聃连新姓都设计好了。

  让这些人姓王,他们不配,不过作为太原王氏的从支,还是可以的,毕竟可以为太原王氏在外扩土占地。

  百济,扶余人为贵族,普通人是马韩人。

  王聃准备让王氏布行的百济人,姓玛。

  弘农杨氏呢,他们要就是纯粹的钱币生意,钱币的来源就是窦乐,窦乐那边铸钱量还是相当可观的。

  所以,弘农杨氏取杨字的一半,加上仆字的一半。

  给百济招募的伙计,赐姓朴。

  这就是宝藏。

  跟着窦乐的这些大世家,开始给自家找仆从支脉,准备教化,增加宗族人口,为了将来办大事。

  为什么要三天。五天。

  就是各家没谈好,这个城池要分地盘,要定规矩,不能随便抢人,不能随便把无主的百济人划归自己家,更不能抢夺有手艺的百济工匠。

  这事,定不下来,都不敢轻易离开。

  生怕自己一走,就有人在这里坏了规矩,等再次回来的时候,谁知道这个城池最终姓什么了。

  那么,最终姓什么?

  恩,很可能会姓朴。

  弘农杨氏,隋末族中死伤太惨重,主房人丁单薄,有机会疯狂扩张,而且拿到了窦乐给的钱币经营权,杨氏别看坐在角落不吱声,那心思可是极重的。

  他们悄悄的拉上了韦氏、杜氏。

  韦津听到杨家愿意拿出全部收入了七成来分给韦、杜两家,自然乐呵呵的表示愿意参与其中。

  而朴姓作为三族共仆,杜氏也没二话,表示愿意参与其中。

  京兆关系好的,姻亲联系深的。

  柳氏,也被三家拉了进来,投钱,派人,共同来经营这个城池,然后发展仆从族群。

  窦乐对这些事情呢,完全不知道。

  因为红云台这会的精力,并没有放在盯世家大族上,也没顾上这么一个小城。

  更何况,窦乐的心思此时在突厥身上。

  原本打算在百济这边要运营的一些小生意,还有计划,也都全部放下。

  没什么比应付突厥更重要。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