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国舅,硬如金刚

  皇宫的大殿之内,长安城七品以上的官员都一个位置,九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站在殿外,若有想法,允许上殿奏报。

  皇宫内,大殿之上。

  李渊坐在龙椅上,台阶之上,左侧是东宫太子李建成,右侧是领尚书令,天策上将秦王李世民。

  窦乐,站在殿内。

  爵位高,官职低。

  仆射是三品,窦乐这个京兆尹,只是正四品上。其余的官职,比如并州大都督什么的,上次就请辞了。现手握天策上将的兵符印信,却是借来的。

  征战江南、萧铣……等等。

  许多政令是借平阳公主府的名义发出,都没有用上晋王府与齐王府的印信。

  朝会开始,唐俭先出例:“圣人,西突厥可汗派人送来国礼,国书请婚。”

  李渊看了看殿内。

  裴矩站了出来:“圣人,臣去过西域,臣以为西突厥对于我大唐而言,是西去商路的保障。眼下,北突厥既然大举南下,所以臣以为,远交而近攻,当与西突厥结盟。”

  这事,只是例行公事,事实上不仅是李渊,国书送到的时候,朝堂内外都认为,和亲是上策。

  可以说,此时大殿上,全员都支持这次和亲。

  当萧公公站出来,例行公事提问:“可有异议,圣人特许,殿前奏对。”

  窦乐站出来了。

  从窦乐抬脚那瞬间,所有人都感觉很意外。

  难道说,窦乐要反对。

  这事,已经定下了,人都挑好了,一位宗室女,赐为公主,送到西突厥去和亲。

  窦乐站了出来。

  谁也没看,低着头,缓缓走到大殿正中:“圣人,臣以为,无论是突厥南下,还是吐谷浑不服王化,我们面对便是。臣以为,为子血孝,为臣死忠,最多不过一死,没什么。”

  “既然突厥要南下,臣思考多日,无论在何处防御,都会为我大唐百姓带来苦难,所以请圣人赐臣先锋令箭,臣北击突厥。若是一去不回,那便不回了。所以,臣再请圣人下诏,臣要回南山脚下,专心造娃,也好留个后。”

  “关于西突厥求亲这事呢。臣只说十二个字,臣以为:不割地、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臣个人的态度:生死看淡,不服就打。”

  说完,窦乐长身一礼:“臣请圣人下诏,允许臣交了公务,回南山造娃去。”

  李渊表情凝重。

  前面的话,还算是正常的言论,也算是对李建成、李世民的一种告诫。

  可后面的十二个说出来。

  这话也是让李渊一惊。

  不割地、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

  强如大汉朝,也一样有和亲,哪怕是汉武击败匈奴,却依旧还有和亲。

  这不和亲,要如何解释。

  难道是,将大唐周边的小国,全灭了吗?

  正在李渊思考之时,听到窦乐又要回南山去,理由如此荒诞,回去造娃。

  可气,李渊站了起来,随手抄起一样东西砸了下去:“滚,滚去南山脚下,滚,滚,滚!”

  窦乐顺手接过李渊砸过来的东西:“谢圣人赏赐。”然后把那只‘欹器’揣怀中,转身就跑了。

  莫说是大殿之上,就是殿外的七品下至九品下的官员都懵了。

  窦乐抱着‘欹器’一路小跑就出宫了,生怕李渊反悔。

  这可是个好东西,精工巧匠制作的一个摆件,平时会装点水,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

  大殿之上,李渊坐在龙椅上,闭着眼睛。

  内心虽然震惊,却是不得不承认。

  窦乐今个说的好。

  先是那句:为子血孝,为臣死忠,说的太好了。东宫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既是儿子,也是臣子。无论是孝,还是忠,他们眼下都过线了。

  接下来,那十二个字。

  李渊感觉可以定为国策,他有一种莫名的信心,只有窦乐愿意打,就没有打不过,也没有打了会吃亏的事情。

  在窦乐明知与西突厥翻脸后会影响西去商路的情况下,还敢这样,那肯定是心中有数,完全不在乎西突厥成为敌人。

  李渊也清楚,早为敌,晚为敌,西突厥注定不会是长久的盟友。

  此时,李渊不再说话,闭目养神。

  他在等。

  等有人对窦乐说出的话,或是反对,或是附应。

  这时,殿上有两人竟然在互推,互踢。

  只见两个小官冲了出来,相互拉扯着。几乎是同时高呼:“臣请出使西突厥……”

  两人对视一眼,又赶紧各自施礼,又是几乎同时高呼:“臣必让西突厥跪伏于圣人面前,我大唐……”

  说到这里,两人相互看看。

  又是同时改口:“宵小……
<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