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窦乐可以感觉到,李渊此时正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当然,也一定在胡思乱想。

  开国皇帝不好当。

  窦乐快走到门口,又折回来说道:“兄信我一分,我就让兄的信任值十分,兄是大唐的皇帝,我只是一个臣子。此事……”

  李渊有点不耐烦:“别说这种废话,再多言,便打你出去。”

  “弟,告退。”

  窦乐施礼,退了出来。

  抬头看看天空,此时,天空中雪花正在缓缓飘落。

  时过境迁!

  想自己在隋末的兵荒马乱中初到大兴城,终有落脚之处,只想抱个大腿富足一生。

  却谁想,自己却成了大腿。

  事实上,不止窦乐此时有这样的想法。

  李世民也有。

  回到秦王府的李世民少了几分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多了几分沉稳。

  长孙无垢在李世民手边放下茶碗。

  盖碗茶,泡的是糖参片、红枣。

  李世民拿起茶碗喝了一口,看着茶碗,不由的说道:“这茶碗是舅舅首创的,却已经是长安城贵族最喜欢的茶具。舅舅变了,我可以感受到,他远不如几年前那样,默默的支持我,他在选择。”

  长孙无垢坐在旁边,默默的听着。

  李世民接着说:“舅舅现在与五姓走的很近,拿今天的事情来说,魏征之死肯定不普通,百官在宫门外,肯定不会只是去站一会,舅舅说摆宴,百官就散去,足以证明五姓也在默认他的话语权。”

  长孙无垢此时开口说道:“二郎若登基,如何对待舅舅?”

  李世民沉默了。

  长孙无垢再也没问,默默的坐在一旁。

  过了很久,很久。

  李世民嘴里吐出两个字:“归隐!”

  长孙无垢叹了一口气:“希望二郎说的是真心话。”

  李世民有点惊讶的看着长孙无垢。

  除了归隐,还有什么?

  长孙无垢接上话题:“那么,首先要得到皇位。二郎若说的不是真心话,恐有可能会连累李氏一族,灭族,还有我长孙一族。”

  李世民反应过来了,归隐之外,便是:赐死!

  屋内,再次陷入了沉默中,死寂一样的沉默。

  与此同时,长安城南。

  韦氏大宅。

  韦珪,可没有低声下气说话的习惯,一只非常漂亮的盖碗被她重重的砸在地上。

  当着韦氏许多族老的面,还有许多客人的面。

  韦珪一只脚踩在地上碎茶碗的碎片上:“六爷爷,你大可分家离开,你这一支单开一本,你和圣人有旧识,也有交情,将来你这一支光大门楣,我勋公房保证不粘你家的富贵。”

  韦津脸色变了几变。

  作为爷爷辈的他,起身施礼:“我,错了。”

  韦珪原本还有一肚子话呢,祖父辈的韦津竟然主动认错,这让韦珪后面的话当真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有人站了起来:“虽是外人,不过京兆韦杜不分家,外姓人说几句,可否。”

  说话的人,叫杜廉卿,他的女儿嫁给了王珪。他四弟的儿子,就是杜依艺。

  韦珪正好借此时,顺坡下,作为孙辈,气极了砸个茶碗也就是极限,毕竟韦津都说他错了。

  正好退到一旁。

  杜廉卿说道:“五姓,发迹于汉,可什么时候韦杜两家需要仰人鼻息。依在下看来,五姓或许永久都是最尊贵的,但未必还是原先的五姓,这一点柳冲冲看的比我们更清楚。再看杨氏,杨氏今时今日,落败至极,却也没看五姓脸色。”

  “弘农杨氏,赌上全族七成的性命,可有去看五姓的脸色行事?”

  韦津叹了一口气。

  这事,他知道。

  杨家这次真是拼上了,三兄弟分别投了东宫、秦王府、国舅府。当真是,让另两支身败死光,也要让一支有机会出头。

  杜廉卿又说道:“我杜家,不打算分开押注,独注一门。”

  这话说的所有人都有些不明白。

  杜石鱼在旁补充:“兄长已经派人知会如晦,让他辞官。”

  震惊。

  真是震惊。

  没错,杜如晦辞官了。

  他的辞官信已经放在李世民的书房。

  然后,丝毫也不避讳的,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杜如晦去喝酒了,去往国舅府,参加国舅府的设宴。

  国舅府,席分内外。

  内厅,只有五张席,都是独席。

&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