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辽东的新屯开始猫冬了

  刚搬到这里来,辽东苦寒。

  新屯的百姓们,辛苦开荒、建屋、修仓。

  虽然依旧还很穷,可却能有冬天温暖的屋,有可以吃一个冬天的粮食,有足够的腌菜。

  仅仅是这样,已经让许多人感觉到满足与幸福。

  猫冬了。

  自北往南,每一天都会有一又一个的村子被大雪覆盖,然后藏在天地的一片银白之间,偶尔有灯火从打开小门处露出来,有小小的身影跑出来,抱了一大捆柴又回去,灯火消失不见,再次被银白所包围。

  村内的大屋中,通过由雪块堆起来的通道相互连接各家的小路。

  女人们织布,男人们修理农具。

  闲着也是闲着。

  有空打打孩子。

  大清早,每个屯田的军屯都把小孩子全部拉出来,跑一跑,练一练,没跑好没练好就打一打。

  然后呢,早上让背书,没背后就再打一打。

  下午。

  打打麻将……

  晚上。

  吹灯上炕。

  辽东,丰收之后,幸福的进入了猫冬的日子。

  而另一处,虽然也是丰收,但他们并不快乐。

  梁洛仁。

  后套丰收了,他们种的豆子,迎来了超出想象的大丰收。

  但是,他们不开心。

  因为唐军来了。

  不攻打他们,也不来抢粮食。

  唐军士兵护着书吏们就在田间地头,拿刀架在后套屯田兵的脖子上:“那一块,给本帅收完,然后上称,再给本帅把豆壳打掉,称豆。”

  这就是典型的强迫劳动。

  可后套的屯田兵,还有突厥降兵们,有什么办法。

  依吩咐办了。

  就这样,后套丰收持续了半个月,来自灵州的唐军士兵还有书吏在后套闹了半个月。

  梁洛仁连甲都穿了,坐在一处粮仓门外,看着距离他不到一箭之地的唐军士兵。

  “唉,果真是一计。”

  梁洛仁一脸的无奈。

  有文官来报:“唐军抢了咱们的文书,然后强迫咱们的士兵亲自统计,今年开荒的田亩数,亩产,总产量,有多少水田,有多少普田,有多少下田,他们全拿去了。”

  梁洛仁摆了摆手:“随他们去吧,吩咐下去,准备过冬了,护好咱们的牛、马、羊,然后把唐军扔过来的书籍分发,去储存青料。为明年开春,继续开荒作足准备。”

  “是,梁王。”

  梁王?

  梁洛仁苦笑着,继续看着那边就一箭距离的唐军在检查这边存粮用的斗,似乎对那斗很不满意。

  果真,新的斗运来了。

  唐军连斗都准备了新的,显然信不过他们用的斗,生怕统计的数字出了偏差。

  罢了,罢了。

  认命了。

  光是认命,远远不够。

  唐军检查了后套各区域的粮食产量之后,不仅换上他们的斗来精准测算,竟然又派人来了,明目张胆的进驻各区域。

  开始上课。

  关于为什么某些地块粮食产量过低的问题,开始给开荒的梁师都各军,各民,还有突厥降兵等进行农学教育。

  有一个士兵忍不住了,跳起来:“我们大王是不是已经降唐了?”

  负责讲课的小吏摇了摇头:“不,不,你们是梁国,我们是大唐。只是暂时没打仗罢了,现在坐下,这除草清除田里的石块,也是有讲究的。”

  “我,我不听。”

  小吏起身,走过去把那个叫嚣的小兵按在地上,暴打一盏茶。

  打完,喝了一口水:“比起精通种田,我更擅长刀斧。”

  重新回到讲台上,小吏抖了抖身上的官服:“这套衣服,是用突厥一名百夫长,三名什长,十三颗贼头换来的。现在,接着听,开荒除草翻地清石……”

  刚才还有那么一点点混乱的场面立即变的规矩多了。

  和谐。

  相当的和谐。

  这些,梁洛仁知道吗?

  他知道。

  知道又能怎么样?

  辽东这边。

  终于,窦乐南下岭南之后,第一支从岭南过来的商船队到了,停靠在了新老铁山码头,而后用小船,或是马拉雪橇再运往新营州码头。

  新营州码头就是从高句丽抢来的建安城之后,顺便控制的海边港口。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