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要的这么少,怎么谈?

  无论是招降,或是谈判。

  自然是急不得的。

  韦挺也理解这个道理。

  房玄龄接着说:“莫急,我们可以在这里住上一年半载,还可以吩咐灵州送来吃穿等物,不用朔方供给。河湟谷地,并非需要他们立即前往,我并非恶意,只是不希望他们不知恩,或是朝堂有求与他们。”

  别说,房玄龄还真不是那种纯洁的小白兔。

  真的玩起手段来,还是很有一套的。

  事实上,梁洛仁那边呢。

  只有梁洛仁不急,因为不管结果如何,他大概知道自己的未来已经定了,安心听吩咐便是。

  可是,朔方的文武却是坐立不安。

  成为大唐的官员之后,文官会定一个什么品阶,武官会有什么封赏。

  士兵们领什么等级的军饷。

  大唐给士兵的军饷,可不是简单的钱。

  朔方的士兵与低层武官打探的可清楚了,有多少田,有多少奴婢,有多少稀有物资的供给,只说糖这一项,永业军每个月就有一斤糖,这可是极奢侈的。

  而最低的郡县守军,一年才有一斤糖,差别还是挺大。

  谈判?

  梁洛仁躲了。

  不是他不想为朔方这些文武,还有豪族讨要些东西,而是朔方豪族希望他躲,万一谈的不好,他可以去说些软话,为大家兜底。

  非常默契。

  房玄龄呢。

  也回避了,不参加这次的谈判。

  万一谈崩了,他也是负责兜底的。

  二两糖。

  谈判的开端,就是二两糖。

  朔方开出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朔方这边,无论是去河湟屯田,还是留在这里的屯田兵,每个月要发二两糖。

  韦挺翻看了一眼手中的小纸条。

  突然间,他有些不会谈了。

  依大唐现行的规则,大唐长安守卫老军每个月发一石米、三个月发两匹绢、每季发香料……

  边军高三成。

  永业军更高,因为他们每月不发粮食,可家里有分田,有奴仆。之外还有香料、糖、盐、布、绢等等。

  河湟谷地屯田,这可不是普通的苦差事。

  河湟驻军,永业军的额外的补贴几乎已经达到长安城守卫军的每月粮饷。

  屯田兵,算高级辅兵。

  七成。

  这是在先给分田,派发奴仆的相应标准之后。

  所以,韦挺手中纸条上写的关于补贴的上限是,每年八斤糖。这是上限,正常的标准是,每年六斤半糖,就是普通的黄糖。

  白砂糖,眼下大唐虽然已经有工坊能制,工艺还不到位,也不是主流。

  眼下,朔方开价,每兵每月二两,十六两一斤,全年二十四两,也就是一斤半。

  别说是上限。

  仅为韦挺打算谈的正常标准的四分之一还差点。

  这要怎么谈呢?

  韦挺苦思数日,还是决定当一次恶人,让朔方学会感激,不能让他们轻易得到这么高的份额。

  那么,谈吧。

  糖。

  已经不是什么只有贵族可以享用的奢侈物资。

  随着红河三角州的开发,一片片甘蔗林的种植,糖正在从奢侈品变成普通人买得起的日用品。

  当然还有一个用途。

  粗糖提纯过后,还有些渣呢。

  这些糖渣混进火药中……

  那动静,很让人欢喜。

  糖,一种很值钱的商品。

  百济,珊瑚老城。

  就是借给大唐的那个老城,一直受高句丽压制与威胁,却无力防御,苦苦支撑的老城。

  糖。

  一斤相当于大唐的铜钱一百文。

  店铺永远是空的。

  根本没有货物。

  每次到货,都会被高句丽、百济两国贵族家派来的抢购一空。

  大唐的商品,在这里根本就不愁卖。

  百济人的金、银、珍宝已经快被抽干,百济的贸易逆差已经到了快让贵族们崩溃的程度了。

  这一日,一位百济贵族非常隆重的宴请刘文静。

  拿出汉时的礼仪,请贤者策。

  刘文静很清楚发生了什么。

&em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