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国舅府的投资券,竟然可以当铜钱花

  蜀地近几年商业发达,蜀地的商人更有投资头脑。

  国舅府的投资券,除了每年可以分红之外,还是相当保值的投资品。

  最重要是,没有人敢仿制。

  传闻中,有一支很神秘的武者在暗中保护着国舅府的投资券。

  有人尝试仿制,结果还在打听纸张配方的时候,全家就挂在墙上。

  更更更重要的是,国舅府的信用有保障,国舅府的投资券一直在升值。

  有些珍贵的,比如这张珍珠湾的投资券。

  就是票面值一百文,但实际与人兑换的时候,值二百文。

  酒肆的掌柜高价收了国舅府的投资券。

  反过来讲。

  就是投资券可以当铜钱花。

  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

  从陇西回来的永业军,也不操心等着领军饷了,拿着投资券就开始换吃喝。还有蜀军的士兵用投资券换屋,换田,下聘礼。

  仅半天时间,留守蜀地的武官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来自他们部下士兵那炙热的眼神。

  所以,武官们想了想,没有上令,谁敢私自调兵,这是死罪。

  但,大伙聚集在一起,给武侯上香,谁也找不出过错来。

  整起来。

  总之一句话,这要想办法向上请示,长安兵部发令都可能不够,若是蜀地全面往滇地发兵,只能请国舅府军令。

  武侯祠这边祭祀一开始。

  蜀地的冶铁坊都开始囤积焦炭了。

  商人们也开始收集伤药、日常行军用药、防虫的药粉……

  现任剑南道大总管,窦轨。

  窦轨也亲自来了,每个武官有事没事,也要和窦轨说上几句话,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让窦轨给国舅府写信,开打。

  詹俊到了,苏定方随后也到了。

  詹俊就问了:“大总管,发兵滇地,可行?”

  窦轨摇了摇头。

  苏定方在一旁听着呢。

  窦轨,是真正的皇亲国戚。窦氏族中有身份的人,是国舅窦乐的堂兄,而且儿子已经和大唐的公主定亲。

  剑南道,最有话语权的。

  也是最能在长安城,在国舅府有话语权的人。

  窦轨摇头。

  詹俊倒是松了一口气,眼下蜀地百业兴旺,正是努力给仓库里存点粮食,存点布帛,存点钱的时候,打仗肯定是要消耗的。

  窦轨说道:“古话,穷兵黩武,这话放在什么时候都管用。国舅府兴兵,历来打的都是能发财的仗。陇西为什么要打,拿下河湟,护住西行商路,震慑西域各国、吐蕃,护中原安定,这是必须要打的。”

  “国舅亲自南下,征东南半岛,为的是糖、麻、药材、香料,这仗是越打越富的。滇地有什么?我不清楚,滇地这里没搞清楚为什么要打,值不值得打的时候,肯定不会大动干戈。”

  “这次派出兵马,也只是试探滇地各部落、各豪族、六诏的态度。并非大举进攻的大战略,所以即便是我写信,能换来的也是一个备战。”

  “备战到什么时候,在我们老到提不动刀,上不了马之前,能攻入滇地,便算是快。”

  窦轨唯一没说的就是,大唐眼下人口到了上限。

  人口没有实质性的增长,再扩大版图,会影响到农、工、河务、修路、运输等等,各行各业。

  詹俊往窦轨身边移了一步,靠近了一些后低声说道:“下官,也想打。”

  窦轨倒是给了回应:“想打,不如看看有没有办法,让剑南道可以废除人丁税,改为依田亩、工坊收税。这才是打的基础,许多蜀地为什么愿意去岭南,背井离乡的人,谁没有思乡之情。”

  詹俊听懂了。

  若是可以让剑南道废除人丁税,改为田亩、工坊收税的话。

  那些去往岭南的人就算不回来,也会带钱回来修缮祖业,为了将来落叶归根做准备,因为不收税,他们回乡便没有压力。

  若是依当下,回来就要交一份人丁税,对于任何一家而言,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可若没有呢。

  岭南眼下对东南半岛,五年开荒免税,之后半税十年。

  蜀地去岭南的人,在那边挣钱回来花。

  詹俊懂了。

  暗称,窦轨这一招真是高。

  只是,用什么办法可以让剑南道改变税制呢。

  要好好想一想。

  去找新兴的富户商团聊一聊,相信他们也愿意换新的税制。

  只有老地主们不愿意,因为他们地多,人少。

  窦轨又说道:“我可以给国舅府写私信,也可以写公文上报,可写信没用,要有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