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来自老铁的坑

  番禺水师出战。

  也算是冯盎为迎接大唐皇帝李渊献上的一份大礼。

  莱州水师不出战。

  莱州水师,只派了二十艘战船,负责载着大唐的文武官员,以及护卫大唐皇帝李渊。

  船只刚刚出海。

  早就等在莱州的裴寂赶紧往李渊身边凑。

  “圣人,余杭有场比赛,规模非常大,岭南大唐的子民,派了一千多人前来比赛,让臣来负责管理此事,也好让圣人看看岭南这片大唐的国土,有多么的富饶,民风尚德,心系大唐。”

  李渊听完,立即看向冯盎。

  冯盎赶紧上前:“圣人,岭南自然是大唐的岭南,岭南的子民,自然是大唐的子民,依臣来看,不如将斗舞也放在比赛中,也让番邦小民,看看我大唐的盛世。”

  冯盎没提俚僚人要和窦乐打一百场什么之类的事情。

  只说,这是因为民间富裕了,原本在岭南举办,各部落与岭南东的客籍人,还有原先的汉民,友好交流的一场活动。

  听冯盎解释完,李渊内心有着巨大的期待。

  身为大唐的皇帝。

  他如何不希望看到大唐展示国威,展示大唐的繁华。

  “裴监,那这事就辛苦你了。”

  “这是臣应该办的事情。”裴寂说完,又试探着问了一句:“圣人,太子监国,圣人还满意?”

  李渊笑了笑,却是没回答。

  裴寂说这话,可不是为了表扬李建成,紧接着就说道:“李纲是个直人,王珪、韦挺也是良臣,以臣看来,古话说的还是正确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这倒是。”李渊也承认,王珪、韦挺作为太子李建成身边,协助处理政务的人,做的很好。而李纲,作为监督者,也恪尽职守。

  裴寂:“以前,太子让圣人担心,还是因为东宫属臣良莠不齐。”

  “没错。”

  裴寂从袖子中拿出一本奏疏:“臣不敢惊扰圣人的雅兴,只是国之大事,臣斗胆弹劾。”

  李渊倒也没生气。

  他知道李建成作为监国太子,派了裴寂到河北道、辽东道来,就是为了整肃吏制、发现施政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在治理中需要改进与提高的。

  裴寂要弹劾,这才是正经事。

  只是。

  裴寂的公文应该直接送到长安,在朝堂上三省六部来处理。

  为什么直接交给自己。

  带着疑惑,李渊接过。

  翻开一看,李渊心情是真的非常,非常不好。

  这本疏,还当真不能送往长安。

  上面弹劾的是长孙无忌。

  只字没提秦王府,只说长孙无忌安排家仆前往辽东,而后利用自己在军中的职务,截流了数批准备送往河湟的高句丽、百济奴隶。

  然后把这些奴隶悄悄送到辽东。

  接下来,又以自己的职务,调一队屯田军,换到另一处。

  悄悄的开荒,隐瞒不报。

  经查证。

  原本屯田在册的田地,根本就没有用心种植,庄稼长的极差,却把精力全部投入隐瞒的田地中。

  还私围了一处山谷,疑似发现一处小金矿。

  替换莱州船坞用来造船的木料。

  李渊看完,不动声色的将这份疏收进袖子时。

  裴寂再没就这事说一句。

  立即换了话题:“圣人,到幽州听到一件趣事。倭女最华丽的打扮,形如恶鬼,连秦王殿下都受了惊吓。国舅亲自设计了发饰,服装,却是别有风采。”

  李渊虽然有兴趣看看,可此时在战船上。

  立即说道:“战时,不可言此事。”

  “是,是,老臣错了,错了。”

  李渊闭上眼睛,不由的摸了一下袖子中的那份疏。

  这事,不是小事。

  这事,也不好处理。

  依裴寂所写的罪名,把长孙无忌拉出去砍了,也是合理的。

  但,长孙无忌是秦王妃的亲兄长。

  这事,不好处理。

  若送到朝堂上,当下太子监国,朝堂上随便一追究,这事最轻,是秦王妃纵容兄长,也要让秦王李世民废妃。再说的重一点,秦王是失察,还是参与其中,可有获利?

  辽东,以田亩入税。

  五姓七望都如实上报了开荒所有的田亩数,此时对开荒的田地,还在减免田税的时候,长孙无忌为什么要隐瞒,那么他肯定是有长久的打算。

  深挖下去,这事怕是越发的大。

  李渊有点头疼。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