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高句丽背后有刘文静那么高的高人

  大唐皇帝李渊头疼。

  长孙无忌的事,让李渊很伤神。

  他也想和窦乐提。

  感觉提了也没用。

  可是呢,若不是和窦乐商量,还有谁可以商量此事?

  李渊是皇帝。

  你问朝臣,臣子们的回答每个人都代表着他们所处的立场。

  在耽罗岛住了半天。

  李渊知道,这是在等倭军出兵的动态,眼下倭军才刚刚在自家门前完成集结。

  找到窦乐。

  窦乐没有营帐,而是在海边。

  李渊示意在一旁伺候的苏有福不用通报,自己走到了窦乐身旁。

  很巧,李渊听到窦乐在抱怨:“什么最美沙滩,我也是脑残,还能相信棒子的宣传。”

  在窦乐眼中,这海滩比起琼州、红河三角州外海、岘港外海等等,有啥?

  李渊靠近:“说什么呢?”

  窦乐回答:“皇兄,新罗亡国了。王城被攻陷之后,高句丽人发粮、发布、发钱,整个新罗几乎没什么抵抗,显然他们背后有高人。”

  “有多高?”

  窦乐:“刘文静那么高。”

  李渊愣了一下,转而哈哈大笑。

  窦乐的语气却变的非常严肃:“皇兄,每当天下出现大浩劫之时,当我们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定会有一位英雄站出来,唤醒我们骨子那份不屈,哪怕粉身碎骨,也不会甘愿被奴役。”

  “我们抵抗,我们不惜一切的抵抗,一直到,我们可以重新拥有尊严,拥有自由。”

  “冉天王,乞活军。”

  李渊看着窦乐,他从来没见过窦乐这么严肃过。

  李渊问:“弟,这话何意?”

  窦乐:“新罗,若就此亡国,我便会下令,绝其族、断其种。他们并非我们的一员,学习我们的文字,我们的艺术,我的道德,但没学会,我们骨子里的骄傲。当亡国危机来临,我们能做的只有一件事。”

  此时,李渊听懂了。

  “血战,流尽最后一滴血。无他!”

  没错,就是无他。

  没有第二种选择,这种事情没什么可思考的,也没什么可商量的,拿起刀,去战斗就是了。

  李渊也懂了。

  新罗不配被大唐吞并。

  因为,他们虽然学习了华夏,却没有华夏骨子里的骄傲。

  也不会,流尽最后一滴血,去守护祖宗。

  李渊再问:“那么,接下来呢?”

  窦乐笑了:“太简单了,就在这个岛上,建一座宫殿。宣称,新罗复国王女所在,然后找一群人陪王女演戏,让她认为,新罗王城虽然被攻陷,可各地依旧还有人暗中抵抗。”

  “反过来呢,新罗会知道王女已经变成女王,就此埋下暗雷,为高句丽对新罗的管理留下后招。”

  “眼下,高句丽是安抚新罗人,新罗人全降了,但是,肯定会有一部分利益受损的人,不甘心,就会暗中抵抗。一年、两年之后呢,高句丽就会不断的压迫新罗人,当新罗人发现活不下去的时候,会有更多的抵抗者。”

  “之前的抵抗者,与后来的抵抗者,他们的理念不同,本身就是敌对的。”

  “当然,最坏的,就是我了。窦乐是个恶人。”

  听到窦乐是个恶人这话,李渊忍不住一直在笑。

  窦乐把荀子的学说,演绎的淋漓尽致。

  其实,李渊也认同荀子。

  就像原本弯曲的木头和不锋利的刀剑,需要后天的磨炼和矫正才能正常发挥作用。

  李渊说道:“为兄成为皇帝,才悟了。上古先贤,圣人,正是知道了人性是本恶,所以才提倡礼义伦常,创立法度来矫正、整顿人们的性情,使人们性情端正,从而符合于“道”。”

  “圣人英明。”

  窦乐这话一语双关,之后也没详细说,是李渊这个圣人英明,还是上古先贤英明。

  李渊顺着这话往下说:“那么,法度就要用来约束人心中的恶,也要来警示世人,有件大案,为兄很是为难。”

  窦乐转过头:“大案?不可能吧。”

  在窦乐心中,还有让大唐皇帝为难的大案子。

  李渊把长孙无忌的案子简单说了。

  窦乐听完:“这事呢,可以让秦王殿下主审。然后为难的,就不是皇兄了。秦王可以申请因为是亲属而避嫌,那么就交大理寺、刑部还有什么什么的,三堂会审。”

  李渊反问:“若二郎不避嫌呢?”

  窦乐:“那么,是大义灭亲,还是有意庇护?”

  李渊点点头,无论是哪一种选择,这次秦王府都一定会被牵连其中,这不是小事,这……

&emsp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