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是不是诬告

  李纲年龄大了,李建成派出了车桥接他。

  同时,王珪、韦挺也被叫进了宫。

  李建成将封德彝的疏给三人看。

  李纲看完后:“圣人,请宣民部几位侍郎、员外郎前来。”

  李建成示意高公公按李纲的吩咐去办。

  李纲还写了一些需要拿来的卷宗,高公公也一并照办。

  很快,人到了。

  李纲问:“之前,老夫看到一份来自青田、一份来自苍县,请求朝堂减免税赋的疏,你们以为如何?”

  民部有负责江南东道的官员,立即上前:“回仆射的话,禀圣人。青田县多山少田,去年核查的时候,许多村子,一户所耕种的田地,也不足三亩。”

  这位官员讲的就是江南东道偏南一些的地方。

  再往南,更严重。

  八山一水一分田。

  “圣人……”这名官员突然跪下:“虽自汉以来,多地有生儿不复举的习俗,可眼下,我大唐百业兴旺,圣人爱民,轻徭薄赋,臣请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乡村减税。”

  李纲坐在一旁:“圣人,依这些疏,贫苦的农户已经被赋税压的要杀子求活。圣人可记得数年前,刑部尚书刘政会遇国舅府席君买。”

  李建成点点头:“窃为罪,只救一餐之食,便是朕这个圣人之罪。”

  李纲:“谁可曾见过,剑南道有寄死窑,以老朽这年龄,应该送去等死。若是陋习,令责令当年衙门礼教百姓,若是无粮赡养,便是各级衙门之失,是圣人之失。”

  李纲这年龄了,刚直了一辈子,此时也不会软。

  他的态度,让韦挺都不敢接话。

  接的不好,是帮着李纲给李建成这个刚登基的皇帝施压,接的好,帮新皇李建成说话,李纲就会指着他鼻子开骂。

  几位民部的小官,更是感觉冷汗直流,恨不得赶紧找借口离开。

  还好,李纲此时把话题拉回到十室九空的问题上了。

  李纲问:“山田,一户三亩,可能养活全家?”

  “不能。”民部官员回答:“山地,产量很低,就算是丰收都未必有五石收成,难以养活全家人。”

  李纲:“你可知晓,江南东道、西道,十室九空之是。”

  “知晓。”

  “讲来。”

  民部官员回答:“举村北上,当地县令还会安排车马舟船,路上干粮。只说,活不下去了,国舅府便每村安排少则七千亩,多则两万亩的可耕种的田地。永嘉郡,郡守不在衙门,已经数月不在衙门。”

  李建成往后靠了靠:“赐座,茶点。”

  显然,民部这官员的汇报李建成很有兴趣听。

  也不知道最初是那个倒,遇到了山洪,许多村子颗粒无收,眼看要饿死人了,就往余杭跑。

  窦乐给了他们田地。

  然后县里派人去收税,这些农户的,在外面挣的钱,却是拿回家来花,给家里修祠堂、盖房子。

  紧接着,有个另大胆的县,县令带队,开始往余杭涌。

  然后,县衙交给一个小吏看门,带着全县坐上船,出海了。

  江南东道、江南西道,有些山多田少的县,全县才八百户,连一千户都不到。

  留在县里的,全是老弱看家。

  其余的,整县往外跑,还是县令带队。

  讲到这里,这名民部官员站了起来:“圣人,臣斗胆,青田等几个县,若不减税,怕是也会全县空了,县令带着往外跑。臣,臣听闻,松阳县令,从国舅处讨得十万亩桑林,以蚕丝换雷州从岘港买的占城米。”

  “一亩桑林,最次也可以养一张蚕纸,一张蚕纸就是一担蚕。雷州承诺,他们拿银钱保底,先给三万担粮食,半年内陆续再给七万担粮食,钱十万枚。蚕丝收获后,再结算。”

  “圣人,臣……”

  李建成突然笑了:“哈哈哈,这雷音堂,让你们消息变的很灵通呀。东西两市,听闻雷音堂每个字收十文,你们付多少钱?”

  “这……”

  韦挺起身:“圣人,官用一文每字。每个衙门有定数,超额涨到三文每字,私用依是三文。”

  李建成轻轻一扶桌子:“这雷音堂,果真是好,雷州与……松阳县属处州吧,相距有多远,几千里?”

  “回圣人,图上直线一千八百里,若是行路怕不止三千里,绕海上路程要近四千里。”

  李建成:“不免税,致电余杭太国舅府,只说多贫瘠之乡,望太国舅择良田。这事,你们民部去具体办,拿一个章程出来。一个县,八百户,凑不出两万亩耕田来,朕想不出来,如何才有温饱。”

  “朕想要,天下万民,家有三年存粮。天下有盗,有匪,令各州府除之。天下有饥民、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朕之错。”

  民部诸官赶紧都站起来,高呼圣人施仁于天下等等。

  这些民部的官离开,李纲拿着刚才封德彝的疏,跟着一起出去了。王珪与韦挺这才上前和李建成讨论,封德彝上这疏到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