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杨一笑的另一支精兵

等人,缓缓道:“第一批的45人,出于我个人情况缘故,当时家境较为困顿,所以招收的是宗亲。”

  “没办法,只能招收宗亲。”

  “除了因为保密的缘故,主要还是因为那时候只有宗亲愿意支持我,并且,是毫无意义的坚决支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他们那45人是第一批。”

  “只不过虽然是因为特殊缘故,但他们这第一批并不是弱者,反而你们应该都能看出来,他们每个人都展现出入选的资格。”

  众人无不点头,对杨一笑的说法深以为然。

  无论顾老大等人,又或者杨家村的汉子们,此前只是一群苦哈哈,谁能想到竟然个个是精锐。

  不服不行!

  大家都认为在这件事上杨一笑没有徇私!

  周县尉同样明白这一点,所以并不提出任何的质疑。

  但是这货却盯着第二批人,语气稍微故意装作不服气,道:“第二批全是流民,我们则是经年老兵,他们能入选陷阵营,我们岂不是也有资格?”

  “所以杨老大,您给我们一点机会啊。”

  对于这货的胡搅蛮缠,杨一笑大有深意的笑了。

  他慢悠悠的问了一句……

  只一句,就让老周语塞难答。

  “你知道他们这群人的底蕴吗?你知道他们是怎么筛选出来的吗?”

  周县尉顿时默然!

  没办法,不服不行,当初关于第二批的筛选,其实他也是参与到内幕商量中的人。

  陷阵营的第二批,68个人,有赵云,有崔寒山,其余也都是武人,来自江淮的灾民。

  他们这第二批的底蕴实在太强,几乎可以用一句‘万里挑一’形容。

  当初十几万江淮流民,遭灾之时先死七八万。

  剩余十多万人逃荒,一路走一路不断的死,艰难撑到京师之地时,人数已经锐减到五万。

  从十几万,变成五万,这种因为活生生饿死而减员的凄惨,却从某种程度变成了筛选精锐的青壮。

  五万人到了京师后,在那里挨饿了半个多月。

  然后,领了三斤粮食继续北上……

  七八百里路,要走七八天!

  一天约合一百里,也就每小时要走4里。然而这是把白天黑夜都算上,实际上不可能一整天都在赶路。

  所以真实的情况是,灾民们每小时要走七八里,即使按公里数折算,也得是3-4公里每小时。

  这是一个很吓人的速度,几乎可以说创造了古代奇迹。

  3-4公里每小时,听起来似乎不咋地,比如后世某些‘吃饱了没事的’健走团,一小时可以步行七八公里路。

  但是,各自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后世那些健走团,各个吃的满身肥膘,走路是为了锻炼身体,消耗身体多余的脂肪。

  而赵云他们这批人,北上之时只有三斤粮食……

  他们已经饿了接近两个月,本身已经饿的体弱无比,却要在八天时间里行走八百里,只有成功到达者才能吃到杨氏施粥。

  从京师到泾县,一路上继续死人,五万,变成了不到四万。

  并且这不到四万的人数,其中竟然有一半属于老弱妇孺,也就是说靠着青壮的坚韧硬撑,强行撑着把家人带到了可以活命的泾县。

  几乎可以这么说,每个到达泾县的青壮都是一等一的精兵兵源。

  他们不但要自己忍受饥饿和体弱,而且还要带着家人一起艰难的跋涉,比如赵云,全程背着妹妹,又比如崔寒山,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

  这难度任何人只要稍微一想,就知道属于何等难以达成的目标。

  然而,有接近四万人活着到了泾县。

  其中青壮接近两万,带着家中老弱接近两万。

  那两万个在逃荒之路能保住家人的青壮,随便哪一个都拥有成为精兵的底蕴和坚韧。

  然而即便如此底蕴,杨一笑也没有招收。

  反而只在这两万青壮之中,最终筛选了赵云和崔寒山等人。

  第二批,总共才68人!

  世事最怕对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周县尉足足沉默良久,无可奈何叹了口气,悻悻道:“看来我们至少要等五六批之时,才有可能获得入选陷阵营的机会,哎,老大你太严了!”

  杨一笑看着他,忽然伸手拍拍肩膀,俯身低语道:“其实不一定盯着陷阵营,你以后有机会帮我领另一种兵。”

  “另一种兵?”

  周县尉顿时惊喜抬头,眼巴巴盯着杨一笑,急切问道:“什么兵?”

  杨一笑目光灼灼,语气微微显得低沉,轻声道:“老周,你听说过先登么……”

  周县尉先是一怔,随即这货满脸狂喜。

 &em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