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虎贲抬轿,羽林垂首,天子降阶!

  刘彻思虑着霍去病的死因,突然反应过来。

  “等等,你刚才说司马迁?史记???”

  白泽点点头:“对,就是您的太史令司马谈的儿子,司马迁。”

  刘彻:“私自着史,可是大罪!”

  白泽:“……”确实如此,不过……

  虽然自己不喜司马迁在《史记》中夹带私人感情,却也佩服司马迁仗义执言。

  “武帝,司马迁在他父亲去世后,接任了太史令一职,不过《史记》确实是他私下着的,当年李广的孙子李陵降了匈奴,大汉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只有司马迁一人敢站出来说了公道话。”

  “您却把他下了狱,并且施以腐刑。”

  李广刚才听到李敢死了的消息,劲都没缓过来,又来一个暴击,我孙子李陵降了匈奴???

  他眼前一黑,就要晕过去。

  李敢:“父亲!”

  司马谈:陛下,您居然阉了我儿!

  刘彻皱着眉,看着白泽:“莫非,后世之人觉得,司马迁为一个投降的叛徒说话,是对的?他私下着史,还如此悖逆之言,朕不该把他下狱!”后世之人如此不分好歹???

  白泽摇摇头。

  “因为,李陵是被冤枉的,他投降是无奈之举,李陵时刻盼望着朝廷派人来救他。”

  “武帝,您大概是意识到自己过于武断,后来又派军队去匈奴伺机接回李陵,可惜这次派出的公孙敖却无功而返,还诬陷李陵真的投降,为匈奴训练骑兵,抵御大汉。”

  “您误信了李陵教单于备战的谣言后,将李家全族夷灭。”

  “可,真正投降背叛的却是李绪,汉军塞外都尉,是他为匈奴练兵,为匈奴效力多年。”

  “李陵将军,将门虎子,前半生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身为李广的孙子,他知晓自己爷爷一生夙愿,又怎么会背叛生他、养他的祖国呢!”

  “当年他转战千里,矢尽道穷,所有将士武器用尽,赤手空拳抵抗匈奴人的箭雨,殊死搏斗,用生命扞卫大汉,如此血性大将,怎么可能反投匈奴?”

  “而李陵在匈奴坚守信义,无论匈奴人如何游说、诱惑,他一生忠肝义胆,从未背叛过大汉,一生过的如履薄冰。”

  “这便是李陵之冤。”

  “《史记》也被后世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前“四史”之首,司马迁被评为史学之父。”

  刘彻已经从白泽的语气里听出了对于李陵的叫屈。

  “是朕错了啊!”

  “一个为我大汉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士,朕不应该听信小人之言。”

  刘彻对于抗匈将士极为重视,一个能够杀匈奴的好兵,自己却冤枉了他。

  唉!

  而且李广的孙子?老天,李广那倒霉鬼的霉运该不会还隔代遗传吧!

  “霍去病将军去世后,您悲痛欲绝。”

  “汉帝国对匈奴的攻势,只能暂时告一段落。”

  白泽挥动手,天幕中出现了新的画面。

  【年仅24岁的霍去病去世后,武帝悲痛欲绝。

  武帝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了壮阔的祁连山的模样。

  从此,这位少年将军便可以永远的注视着他曾为大汉帝国打下的这一片辽阔的山脉。

  他的孩子霍嬗在次年,袭封冠军侯。

  武帝看着这个年幼的孩子,就像是看到了霍去病还在世的样子,他极为宠爱霍嬗,几乎把这个孩子当成了第二个霍去病在培养,没事就教导霍嬗兵法。

  刘彻:“霍嬗,以后要像你父亲一样勇敢,你父亲还没到18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声名赫赫的冠军侯了。”

  霍嬗:“好!霍嬗以后也要像父亲一样上战场杀匈奴,为我大汉子民开疆扩土!”

  刘彻:“哈哈哈,好样的!”

  公元前110年

  那天,天空湛蓝,万里晴空。

  汉武帝祭告天地。

  ——封禅泰山。

  泰山绝顶,无限江山尽收眼底。

  武帝在山巅绝顶,恭敬严肃的祭祀天地。

  此时,武帝的身旁只有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

  他就是——霍嬗。】

  司马谈:陛下对霍家荣宠至此!连我这个太史令都没有资格陪同封禅么,唉!

  群臣看着那不到10岁的幼童,眼中满是羡慕。

  霍去病:“陛下!”

  卫青眼中有自豪,也有隐忧,陛下是不是对他们卫家、霍家宠信太过。

  这可是封禅。

  【武帝看着这个孩子,眼中有着无限期望。

  今天太子没来,只有去病的孩子陪着朕。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