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十个魏征加强连

  【贞观十年(636年)

  长孙皇后去世了。

  李世民因为自己的风疾之症,多少忽略了皇后,没想到皇后居然早已经病重到如此地步。

  在生命最后一刻,长孙拉着皇帝的手,殷殷嘱托。

  “玄龄侍奉陛下很多年了,做事小心翼翼,缜密至极,从来没什么大的过错,希望陛下不要抛弃他。”

  “……望陛下亲贤臣,远小人,节省劳役……”

  说完这话,长孙便溘然长逝。

  人总是得到无法挽回之时,才会悲痛欲绝。

  李世民失去了自己的发妻,痛苦不堪。

  于是将长孙皇后闲暇时写的《女则》通过雕版印刷术印刷发行。

  不过,此书已经失传。

  之后,李世民又让房玄龄官复原职。】

  考场

  嬴政、刘彻眼睛一眯。

  立刻发现了重点。

  雕版印刷。

  嘶!

  这这这,印出来的字怎么和试卷上的小方块字这么像!

  好东西啊!

  万朝有一些聪明人,瞬间灵感如泉涌,冲回家,准备开干。

  李世民位面

  贞观九年(635年)

  原本事不关己的房玄龄,没想到明年还有这一茬。

  自己居然被皇帝贬了。

  房玄龄一激动,就跪在了皇后面前。

  “多谢皇后。”

  长孙无忌眉毛一抽,房相果然是个机灵人。

  【正是因为长孙皇后的去世,原本尚且能在贤内助的帮助下,平衡子女间关系的皇帝,瞬间就开始把偏心贯彻到底了。】

  【在教育上。

  皇帝给太子请了N个老师。

  前前后后,十来位名臣。

  比如:于志宁、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

  原本情况还算能控制。

  但是后面,老师越来越多了,部分老师似乎就开始争业绩了。

  今日如果你劝谏了太子,明日就得我给太子上谏。

  只要逮到太子出了一些小差错,他们就要立刻纠正,必须要把太子调教的服服帖帖。

  本来就没了生母的太子,每天都生活的水深火热。

  每一天,都有人给他挑毛病,这些大臣们,用词一个比一个辛辣。

  太子本来就有脚疾,身体不舒服,每日心情还要遭受连连暴击。

  这些东宫的辅臣,就和年底为了完成业绩一样,每天撵着太子喷!

  比如,贞观十五年(641年),太子喜欢听小曲,给自己盖了一座乐坊。

  太子詹事于志宁认为太子此举是妨碍农事,当然重点是太子越来越不亲近老师们了,反而亲近一群宦官。

  于志宁觉得太子是在自甘堕落,还拿他和秦二世胡亥相比较,甚至给皇帝打小报告。

  后来,太子又喜欢上了和突厥人载歌载舞,于志宁又给皇帝打小报告。

  太子被于志宁气疯,让人去杀他,没想到却看到了一个躺在草席上睡大觉,头发还枕在土地上的于志宁。

  这样穷苦,这样喜欢清贫还自娱自乐的于志宁,让太子深感无奈,于是放弃了杀于志宁。

  孔颖达亦如是,甚至更加的言辞激烈。

  激烈到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都看不下去了。

  遂安夫人劝孔颖达,“太子年龄不小了,孔师不能总是当着面痛批太子。”

  孔颖达完全不当回事。

  “身为太子师,劝谏太子是我的本分,就算死也无所恨!”

  张玄素更是几乎时时刻刻都打足了精神在挑毛病。

  因为张玄素多次在东宫上谏,皇帝非常开心,甚至还给张玄素升了官。

  于是张玄素越发喜欢喷太子,因为太子击鼓,所以张玄素要求太子当着他的面亲自把鼓乐毁掉。】

  天幕下,张玄素、孔颖达看的眉头皱起。

  他们真的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当喷子还能升官!

  这下子太子每日被喷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这些大儒们自有一套逻辑,似乎喷太子能凸显自己敢于直言上谏的风骨。

  东宫太子每天生活的水深火热,身为太子的威严已经沦丧的不剩什么了。

  举个例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