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大孝子嘉靖帝

  【明成祖朱棣时期的一百多年后,有个大孝子叫做嘉靖帝。

  庙号是君王逝去后的称呼,是为了后世子孙进入祖庙里祭祀供奉用的。

  常用的有两个‘祖’和‘宗’。

  ‘祖’是一个王朝的开国帝王,‘宗’是王朝的优秀继任者的庙号。

  在嘉靖帝之前,这个规律没人打破,不过嘉靖勇于做开拓者。

  嘉靖皇帝为了给生父生母争一个名分,为了把亲爹的牌位摆进祖庙里,将整个朝堂都给清理了一遍。

  可是嘉靖皇帝依旧没想出什么好办法,他开始从祖宗们身上找答案。

  始祖朱元璋的排位居于中间,万世不祧,老祖的牌位永远不会被移出太庙。

  远庙为祧,把仅次于老祖宗的那一位拿到太庙后面的祧庙里安放。

  也就是明太宗朱棣。

  可是没有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他们这一支朱家人,根本没机会当皇帝。

  于是嘉靖帝,灵光一闪,他告诉礼部。

  “明太祖和明太宗为二圣,二圣同创大业,功德并焉,称‘祖号’。”

  所以嘉靖皇帝立刻给明太宗朱棣改了一个庙号,从‘明太宗’变为了‘明成祖’。

  最后这个从太庙里被搬出去的倒霉蛋,就变成了明成祖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

  从此,嘉靖皇帝的亲爹成为了‘明睿宗’。

  嘉靖帝:“朕的父亲生了朕,便是世上最大的功德!”

  “所以称个宗怎么了!!!”】

  大明明成祖朱棣位面

  “朕要斩了他!”

  “啊啊啊……”

  花园里飞沙走石。

  朱棣拿着把剑疯狂砍,仿佛如此真的是砍在了嘉靖身上。

  朕辛辛苦苦半辈子,就为了一个太宗的庙号,结果……

  一个明成祖就差没贴着自己脸,说朕谋反了!!!

  朱高炽:“……”

  朱高炽感觉很委屈。

  朱瞻基都快气昏。

  “居然为了把他爹移进太庙,敢把我爹移出去,此子当斩!”

  朱棣看向苍天,点出关键。

  “朱高炽,这人的爹不是皇帝!”

  “他是怎么上位的!”

  【明成祖朱棣在位时,还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郑和七下西洋

  不过永乐大帝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派郑和下西洋扬我大夏国威,就连与他国贸易也只是顺带。

  这个目的也确实达到了,很多国家都知道了世界上有个强大的王朝,叫做大明。

  有很多国家来到大明朝拜。

  不过仅仅为了扬国威,每次出航花费六百万两白银,是很不划算的。

  更可惜的是,永乐大帝去世后,再次闭关锁国。】

  考场

  朱元璋暴怒无比。

  “朕明明下令海禁,海禁,这兔崽子转头把朕的话忘到耳边了!”

  朱标连忙开始安抚。

  明成祖位面

  朱棣:“这有什么浪费的!”

  “扬我华夏国威,难道不重要么!”

  “后世简直鼠目寸光。”

  【事实上,永乐大帝是支持父亲朱元璋的海禁政策的。

  因为当时的大明边境确实颇受海盗困扰。

  可是到了明朝中后期,海禁让靠海吃饭的沿海民众苦不堪言,或者说民不聊生,于是朝廷终于松动了海禁。】

  朱元璋暴怒的面色突然止住。

  “海禁让民众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他看着朱标,问:“你来说说,有那么严重吗?”

  朱标盯着父亲锋利的眼神,耿直道:“父皇,政策根据时代不同而改变,如今禁海自然是最高效的办法。”

  “倭寇不断挑衅,唯有杜绝他们进入华夏的机会,才能够还沿海安宁。”

  “不过,时间长了……肯定不行。”

  【后世流传“十倭七华”,“十倭九华”,“倭寇都是被明朝海禁逼的”。

  好像倭寇和倭国没什么关系了。

  实际上,关系大着呢。

  可以肯定的是,明初,边境倭寇全都是倭人。

  所以那个时候海禁,真没错。

  到了后期,海禁的弊端大于了优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