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封赏群臣

  大夏爵位等级分为王爵、公爵、侯爵、伯爵四大等级十个层次。

  王爵分为亲王(正一品)。

  公爵分为国公(从一品)、郡公(正二品)。

  侯爵分为郡侯(从二品)、县侯(正三品)、乡侯(从三品)。

  伯爵分为郡伯(正四品上)、县伯(正四品下)、乡伯(从四品上)、亭伯(从四品下)。

  此番封官晋爵名单如下。

  李萼封为骠骑大将军(武散官,从一品),晋爵赵国公(爵位,从一品)。

  王怀忠封为辅国大将军(武散官,正二品),晋爵太原郡公(爵位,正二品)。

  夏无忧封为镇军大将军(武散官,从二品),晋爵范阳郡侯(爵位,从二品)。

  李茂封为镇军大将军(武散官,从二品),晋爵清河郡侯(爵位,从二品)。

  郑虔封为光禄大夫(文散官,从二品),晋爵荥阳郡侯(爵位,从二品)。

  高秀岩封为镇军大将军(武散官,从二品),晋爵云中郡侯(爵位,从二品)。

  程千里封为镇军大将军(武散官,从二品),晋爵上党郡侯(爵位,从二品)。

  崔乾佑封为镇军大将军(武散官,从二品),晋爵北海郡侯(爵位,从二品)。

  赵少卿封为镇军大将军(武散官,从二品),晋爵彭城郡侯(爵位,从二品)。

  刘正臣封为镇军大将军(武散官,从二品),晋爵柳城郡侯(爵位,从二品)。

  沈天风封为冠军大将军(武散官,正三品),晋爵清池县侯(爵位,正三品)。

  赵长卿封为冠军大将军(武散官,正三品),晋爵兰陵县侯(爵位,正三品)。

  王俌封为金紫光禄大夫(文散官,正三品),晋爵真定县侯(爵位,正三品)。

  ……

  一大堆人受到封官晋爵,大唐太守或者防御使献城来降尚未为大夏朝廷立下大功者,最多只能封为郡伯(正四品上)。

  殷无咎率先封爵四十八人,其中公侯之位只有二十人而已,剩下二十八人皆为伯爵之位,而且清一色都是汉人。

  本来青州节度副使李归仁足以封赏,但是他在跟随主帅崔乾佑经略青州之时,夷狄之性暴露无遗,竟然胆子大到带着同罗骑兵抢劫当地百姓。

  幸亏崔乾佑及时阻止李归仁,让他把钱财之物还给百姓们,这才没有酿成大祸。

  本来殷无咎就讨厌外族胡人,他在得知此事之后,亲自下诏把李归仁和八千同罗骑兵调到陕郡前线。

  李归仁因此并没受到封爵,殷无咎只是加封他为冠军大将军(武散官,正三品),给予一个有名无实的阶官。

  随着封赏圣旨发下之后,大夏朝廷的政治地位越发稳固,初步具备跟李唐对抗的资本。

  “兄长,你办事我很放心,朕就把大夏朝廷的日常政务托付于你,前线战场由朕本人御驾亲征!”

  殷无咎还不忘记嘱托道。

  李萼拍着胸脯保证说道:“还请陛下放心,微臣定会坐镇洛阳稳固后方,绝不让宵小之徒有机可乘!”

  “这些日子多亏郑老帮我处理朝政,不然我一人岂能支撑得起整个朝堂。”

  李萼内心非常感激郑虔,两人合作不仅没有任何嫌隙,反而更加如鱼得水。

  因为李萼本人事务繁忙,仓促之间总会处理失误,所以郑虔身为门下侍中需要负责审核大夏政令,以防止前后矛盾的政令发布。

  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整个大夏朝廷完全压在李萼的肩膀上,他已经觉得快要到达极限,于是赶快找来自家两位舅舅,崔无极和崔无虑。

  崔无极和崔无虑出自清河崔氏,他们都是李萼的亲舅舅,更是殷无咎的岳母大人崔彩云之弟。

  早年崔无极和崔无虑曾在清河郡做过地方县令,后来他们两人看不惯朝廷打压河北士族,故而选择辞官而去。

  此番李萼亲自前来觐见殷无咎,就是想要举荐崔无极和崔无虑两人担任尚书仆射。

  大夏朝廷的政事堂设在尚书省,因此尚书仆射位同宰相,有资格决策政务大事。

  最主要的是,当初殷无咎能够拉拢到河北士族的鼎力支持,清河崔氏在后面不知道出了多少力气。

  自己碍于情面不能擅自给他们封官晋爵,倒不如答应李萼所请,这样也算回报清河崔氏。

  殷无咎答应征辟崔无极和崔无虑两人为尚书仆射,作为左膀右臂帮助李萼处理政务。

  崔无极为左仆射。

  崔无虑为右仆射。

  李萼还算能够知人善用,他把刘晏任命为户部尚书,同时兼任度支使、铸钱使和盐铁使等重要官职。

  任命杨炎为户部侍郎,让他跟刘晏两人主管大夏朝廷的财政部门。

  这两人在历史上都是曾经担任过大唐宰相,甚至还互相倾轧陷害。

  在这时空他们两人不仅没有势同水火,反而互相配合不错,看来真是环境改变他人命运和性格。

  大夏朝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