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辽西走廊的傍海道

  “大家吃好喝好啊!!!”

  夏无忧有条不紊安排将士们轮换休息,他本人站在山坡上仔细研究敌军态势。

  王武俊和张孝忠两人率先休息完毕。

  夏无忧命令他们两人各自率领一百精锐骑兵前去骚扰。

  王武俊和张孝忠两人立刻带兵冲下山坡,他们通过骑射杀死数十名胡人,来回放风筝折磨契丹和奚人。

  夏无忧还把死去胡人的首级全部砍下来堆成京观,意在惹怒契丹和奚人。

  结果契丹和奚人已经学乖,他们知道冲击夏军阵形等于找死,于是跟着夏军在这干耗着。

  夏无忧麾下只有七千骑兵,他没有那么大的胃口吃掉这么多人,故而同样跟着契丹和奚人进行消耗。

  在这期间,双方轮番派遣精锐骑兵进行骑射。

  夏军两千重甲具装骑兵极为变态,几乎个个都是百步穿杨的神射手,他们穿着厚重铠甲张弓搭箭射杀敌人,自己反倒毫发无损。

  契丹和奚人的阵亡数量很快超过两万人,再加上他们没有携带太多粮草,最后没有办法只能进行退兵。

  看准时机,夏无忧下令夏军骑兵尾随追击,一鼓作气斩首上万人。

  契丹和奚人气得无可奈何,可是他们又找不到办法对付夏军。

  夏无忧每次出兵数量并不是太多,步兵主要保护运粮车队,骑兵负责冲锋陷阵。

  这次夏无忧出来已经两个月,他估摸着时间也差不多啦,于是带着全体将士开始撤军。

  撤退之时,契丹和奚人想要看看能不能占到什么便宜,没想到反而赔了上千兵马。

  此战过后,夏无忧带兵返回范阳郡。

  殷无咎加封他为辅国大将军(武散官,正二品),晋爵范阳郡公(爵位,正二品)。

  王武俊和张孝忠两人跟着加官进爵。

  此役契丹和奚人两部胡人阵亡三万左右,牛羊战马再次减少。

  夏无忧回到范阳郡之后,他继续主持幽州军务,并且按照殷无咎的指示加大力度开发辽西走廊的傍海道。

  目前辽西走廊的傍海道只能在冬季结冰期才能进行使用,这是一条季节性的交通古道。

  原因在于傍海道位于渤海西侧海岸沿线,由榆关守捉城出发抵达安东都护府的治所阳乐(现今辽宁省义县),这个阳乐县曾经还是辽西郡的郡治。

  由于以前大唐帝国常年都把精力放在西北方向,所以导致东北地区屡屡缩边,辽东地区的安东都护府基本形同虚设,就连辽西地区的柳城郡也是快要朝不保夕。

  从这里就能看出汉人势力在辽西地区极为虚弱,东北夷狄这才胆敢那么猖獗。

  东北夷狄的危害程度远远超过西北戎狄,只要稍微跳出关中本位思想,傻子都能想到燕赵大地到底有多么危险。

  更别说幽州之地居住着数十万外族胡人,要是他们跟东北夷狄联合起来,整个华北平原都将无险可守。

  因此殷无咎举起屠刀扫除幽州胡人,大量移民汉人百姓过来戍边,并且给予优惠政策进行鼓励。

  宁可白给汉家儿郎。

  绝不便宜外族胡人。

  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胡人在幽州之地站稳脚跟。

  范阳郡,蓟县。

  殷无咎找来夏无忧苦口婆心叮嘱道:“无忧,幽州之地乃是我朝北方屏障,东北夷狄既有游牧胡人也有渔猎胡人,他们迟早会成为心腹大患,因此我们不得不防啊!”

  “还请陛下放心,微臣已经持续对幽州以北的契丹和奚人进行打击,估计再过一两年就能看到成果。”

  夏无忧本人倒是踌躇满志,他拍着胸脯保证没事。

  另外还有辽州节度使刘正臣镇守辽州,现在情况相比历史上不知道要好多少。

  历史上刘正臣在安史之乱中率领平卢军攻取长杨、大战独山,袭取榆关守捉和北平郡,斩杀叛将申子贡、荣先钦,生擒周钊送往京师长安。

  这段时间刘正臣麾下平卢军战绩辉煌,甚至还一举攻破渔阳郡,就连奚王阿笃孤也带兵跟他会合,派遣骑兵万人一起攻打范阳。

  后来奚人背信弃义选择投靠安禄山,半夜偷袭攻打平卢军。

  刘正臣麾下大将李忠臣在温泉山击败奚人,活捉奚人大首领阿布离。

  没想到关键时刻史思明带兵北上突袭平卢军,刘正臣没有加以防范大败而归,损失军资两千辆车。

  战败后的平卢军发生内乱,刘正臣很快死于非命,他的副手徐归道接任平卢节度使,并且想要归附安禄山。

  安东副大都护王玄志率领精兵六千余人,攻破柳城郡斩杀徐归道,自称平卢节度使,屯兵进抵北平郡。

  往后平卢节度使王玄志不但守住柳城郡和安东都护府,而且还不断渡海攻击叛军核心区域,间接压制契丹和渤海国,使其不敢贸然加入战争。

  直到平卢节度使王玄志病死之后,平卢蕃将高句丽人李怀玉杀死王玄志的儿子,推举候希逸接任平卢节度使,这是大唐王朝节度使由下属兵将废立的开始。

  虽然候希逸继续带领平卢军跟叛军进行周旋,但是他面对叛军和奚人的联合围攻,他也无法坚持下去,只能带着军民两万余人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