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李冶升任谏议大夫

  一天后。

  殷无咎正式任命李茂为尚书令,杨绾为左仆射,郑珣瑜为右仆射,这条消息快速传遍洛阳,很快便掀起巨大波澜。

  原尚书令李萼调任幽州节度使,薛嵩调回洛阳待命。

  原左仆射崔无极外调荆州牧。

  原右仆射崔无虑外调楚州牧。

  赵郡李氏仍然还是执政门阀,李萼在外统御军事,李茂在内执掌政务,兄弟两人形成至高无上的双重权力架构。

  由于李茂完全接过兄长李萼遗留下来的政治资源,所以他很快便把尚书省和六部官员的缺位填补上。

  殷无咎通过调整宰相们的人事任命,他拆解掉赵郡李氏和清河崔氏的执政体系,随即又是任命李茂出来执掌朝政。

  李茂在接受尚书令后,他亲手提拔起一大堆人,其中升官最快莫过于李冶,官升十级破例提拔,她直接从左补阙(从七品上)升到谏议大夫(正五品上)。

  谏议大夫属于高级谏官,执掌谏谕得失,侍从赞相。

  自从殷无咎乱棍打死八名谏议大夫后,这个谏官职位基本没人担任。

  现在李茂举荐李冶担任谏议大夫,主要就是看中她能劝谏皇帝。

  李冶长得好看说话又好听,条理清晰见识长远,所谏之言皇帝还能听得进去,而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积善坊,李府。

  秦玉卿得知李冶高升谏议大夫的消息,她立刻带着厚礼上门道喜,没想到在李府门外遇到一个长相俊秀的青衣男子。

  “足下为何在这李府门外徘徊呢?”

  秦玉卿走过来跟着青衣男子打起招呼。

  青衣男子见到秦玉卿拎着礼物准备拜访李府,他的嘴角闪过不可察觉的笑意,恭敬有礼说道:“在下朱放,字长通,荆州襄阳人士。此番有事前来寻找李补阙,只是不知何从其口,因此这才徘徊不敢登门。”

  朱放察觉到秦玉卿带有几分高贵之气,携带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他认为眼前这位姑娘肯定非富即贵,与之交好肯定百利而无一害。

  得知朱放有事拜访李冶,秦玉卿面露笑容说道:“既然有事登门拜访,不妨随我一起吧,正好我也要跟李大夫道喜呢。”

  “敢问姑娘何许人也,为何把李补阙称为李大夫呢?”

  朱放顿时觉得有些奇怪,他记得李冶好像只是左补阙而已。

  秦玉卿见状抿嘴微笑道:“在下起居舍人秦玉卿,我为什么把李冶称为李大夫,那是因为她今天升任谏议大夫,故而我才带着厚礼上门道喜。”

  这话一出,朱放一脸震惊瞪大眼睛问道:“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女状元秦玉卿?”

  “莫非这天底下还有两个女状元秦玉卿?”

  秦玉卿脸上闪过不悦之色,她懒得再去搭理朱放,随即莲步轻移走入李府之中。

  朱放整个人站在风中凌乱,他实在没想到李冶升官速度如此之快。

  昔日李冶遇上朱放,两人一见如故产生男女之情,奈何这种快乐日子没有持续多久,朱放便接到前往外地做官的调令。

  尽管李冶是有多么不舍,但她还是含泪送朱放去当官,并且还为他作诗一首。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

  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

  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

  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当时李冶对于爱情生活的渴望,她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前四句借助山水景观,写出李冶对朱放的相思到相望,从无晓夕到经年月,时时刻刻都在牵挂思念远方之人。

  后四句再借草木花放,暗示李冶对于爱情美好的憧憬,表达出离别之后的无限怀念,表面日日夜夜藏在心中的绵绵细语,留待相逢的那一天倾诉。

  没想到朱放一去不复返,这让李冶伤心好久。

  后来安禄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乱,朱放选择辞官隐居会稽郡。

  直到今年江南才女李冶考中二甲传胪,她的名声传遍扬州各郡,因此朱放这才前来洛阳登门拜访。

  没办法,他太想进步啦。

  朱放出自吴郡朱氏,早年他是通过门荫入仕,依靠父辈恩荫享有特殊待遇,并不需要通过科举考试便可进入官场。

  殷无咎夺取天下建立大夏,他对于门荫制度进行严格限制,只有世家嫡子和公侯世子才能享受这方面的特殊待遇。

  朱放并非大夏朝廷认定的吴郡朱氏世家嫡子,要么通过军功入仕,要么就是科举入仕。

  去年朱放虽然也有参加科举考试,但是他在乡试阶段便遭到淘汰,就连一个举人都没捞到,由此可见他也没有多少真实本领,顶多就是在诗赋方面较为出众而已。

  “朱长通,你要把握好机会啊!”

  朱放决定厚着脸皮登门拜访,他整理好仪态走向李府寄出帖子。

  此时此刻,李府。

  李冶在书房接待秦玉卿,她有些好奇问道:“齐国公李茂接替其兄出任尚书令,而我跟他素无交往,他怎么会提拔我为谏议大夫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