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遗害九族之诗

  朱放觉得秦玉卿说得很有道理,可惜他把天赋技能都是点在诗赋类型,对于策论完全就是一窍不通。

  要是朱放精通策论,那他早就通过科举考试,何必再来登门拜访李冶,让她向皇帝引荐自己。

  换做别人出题朱放或许会不服气,但是他面对秦玉卿还真没有任何反驳的余地,毕竟这是闻名天下的女状元,盛名之下无虚士。

  “秦姑娘此番言论,真是让我拨云见日茅塞顿开啊!”

  朱放好歹来自吴郡朱氏的世家大族,他很快意识到时代变啦。

  李隆基在位期间进士科以诗赋取士,使得诗歌等文学之科具有实际需要,具备功利之形式,因而盛唐时期文学艺术也得以充分发展,在制度上为诗歌之繁荣提供契机。

  而今大夏朝廷的进士科以策论取士,尤其经过第一届科举选拔后,很多人早就发现诗赋已经不具备功利之形式。

  李冶不愿见到初恋情人如此丢脸,她准备为朱放讨回面子,顺便杀一杀秦玉卿的锐气,于是轻启朱唇说道:“秦家妹妹,你的策论才华人尽皆知,只是不知你的诗赋可有达到同一水平?”

  “我不会吟诗作赋夸赞他人,然而作诗骂人还是没问题的。”

  秦玉卿双手抱在胸前自信满满,她丝毫不惧李冶的挑衅。

  朱放同样想要考考秦玉卿的诗赋水平,他有些跃跃欲试说道:“秦姑娘,若以唐亡国灭为题,你能否十步之内作诗一首?”

  “这有何难,你容我思考一二。”

  秦玉卿非常爽快答应下来,她刚迈出两步便想好如何作诗。

  “玄武门前弟弑兄,太极宫内子囚父。”

  “皇女风流善辩机,太子好色狐媚娘。”

  “天日曌曌帝星飘,皇室宗亲子孙凋。”

  “姑侄相争朝纲乱,父夺子妻人伦祸。”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渔阳颦鼓一朝起,惊破霓裳羽衣曲。”

  “天宝胡兵陷两京,黎民百姓血流尽。”

  “马嵬坡前妖妃薨,千乘万骑西域行。”

  李冶和朱放两人听完脸色大变。

  这诗他们根本不敢点评,要是哪天李唐复国,只怕九族都不够杀。

  “那个……秦姑娘……在下先去如厕……”

  朱放已经开始汗流浃背,他赶紧找个借口尿遁而走,一刻不停逃出李府,脑子里的功名利禄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便是无尽懊悔。

  李冶脸色苍白四处张望,恐惧情绪在她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她的声音有些颤抖说道:“秦家妹妹,你怎可作出这种遗害九族之诗?”

  “我跟你们不一样,我从小就是孤儿,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纵使把天捅破,顶多拿我脑袋去堵窟窿而已。”

  秦玉卿满不在乎自嘲道。

  恰好这时,小花奴婢风尘仆仆走进来禀报道:“姑娘,朱公子夺门离去不辞而别。”

  秦玉卿闻言讥讽笑道:“胆子这么小还想入仕为官?难怪他在天下大乱的时候选择辞官隐居,这等趋利避害的性格倒还真像某些江南才子。”

  李冶实在没想到朱放如此贪生怕死。

  自己身为一介女子尚且没有落荒而逃,反观朱放听诗一首便吓得夺门而逃,幸好没有把他引荐给陛下。

  “秦家妹妹,我劝你还是收敛点较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点简单道理应该不用我来提醒你吧?今日之事你知我知他知,借他朱放一百个胆,他也不敢把此诗泄露出去。”

  李冶恐惧情绪逐渐消散,她好心提醒下秦玉卿。

  虽然大唐江山早已覆灭,但是谁敢保证李唐不会复国?

  “行吧,我听你的。”

  秦玉卿倒是也愿意听从李冶教导,这点恰好便是她的闪亮之处。

  洛阳城,齐国公府。

  李茂派人把自家兄长和两个舅舅请到家里,毕竟明年开春过后他们三人就要外调为官,只有现在才能跟他们商讨治国方针。

  “四弟,恭喜你上任尚书令啊!”

  李萼故意摆出阴阳怪气的表情,他确实有些气愤李茂顶替自己。

  “大哥,你放心吧!”

  “小弟定会萧规曹随延续你的治国方针,因此这才把你跟两位舅舅请到家里。”

  李茂嬉皮笑脸说道,他为人处世圆滑着呢。

  崔无极和崔无虑两人倒是没有生气,他们反而悉心指导李茂,尤其千叮万嘱做事不能操之过急。

  对此李茂略微有些不满说道:“你们做事就是太过拖沓,变法革新乃是国策,上利朝廷下利百姓,我就不明白这天大的好事,为什么就是无法彻底推行?”

  “你看,又急!”

  李萼语重心长解释道:“陛下深知变法革新不宜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庙堂诸公在变法革新上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小步快跑,这样反而走得更快更稳,就算出现差错也能及时修正。”

  “明年开春为兄将会外调充任幽州节度使,幽州各郡变法革新的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