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西域之战(十)

  李俶在真珠河之战中惨败下来,西域唐军已经无法保住费尔干纳盆地。

  虽然殷无咎顺利击败李倓,但是禁军将士亦有五千多人伤亡,残废和阵亡高达两千多人,这让他不禁感到心疼无比。

  殷无咎在打扫完战场后,他立刻分兵攻取渴塞城,守将张光晟单独出逃追随李倓而去,他不愿意投降大夏朝廷。

  渴塞城的五千唐军开门投降,大夏军队在城内缴获到三十万石粮食,这下殷无咎总算不用担心粮草问题。

  面对夏蕃两国联合进攻,费尔干纳盆地的西域唐军只能退出,李倓等人纷纷逃往花剌子模绿洲。

  殷无咎和达扎路恭在俱战提顺利会师,两人携手在当地勒石记功,立碑划界,双方按照盟约行事。

  本来达扎路恭面临兵力不足的情况,而今他通过外交手段稳住大夏帝国,使其承认昭武诸国皆为吐蕃领土。

  殷无咎同样通过外交手段稳住吐蕃,他需要大量时间重建西州,因此绝对不能跟吐蕃爆发战争。

  正好这时夏蕃两国处于蜜月期,故而才能这么愉快立碑划界。

  殷无咎直接在费尔干纳盆地设立大宛郡,他派遣大将驻扎于此,又在俱战提修建城池要塞,严防吐蕃军队撕毁盟约。

  因为殷无咎从来就不相信吐蕃会永远遵守盟约,所以他必须提前准备防范于未然。

  目前吐蕃大军打着复兴萨珊波斯的旗号大举西征,战略重心逐步转移到伊朗高原,对于中亚地区的注意力反而降低不少。

  吐蕃大将尚结悉赞磨认为想要吞并呼罗珊地区,那么势必就要扶持一个傀儡政权,借此用以肢解黑衣大食在波斯的广大疆域。

  黑衣大食的哈里发曼苏尔同样不是傻子,他在得知呼罗珊地区局势糜烂到如此地步,于是暂时放弃镇压国内叛乱,转而派遣大军前去增援。

  吐蕃和大食为了争夺呼罗珊地区开始大打出手。

  表面上黑衣大食的国力明显强于吐蕃,然而巴格达距离呼罗珊地区高达三千里,派遣大军远征需要消耗大量粮草。

  虽然黑衣大食的远征军能够获得沿途补给,但是地理上的距离实在太远,更别说吐蕃大军还能源源不断从天竺诸国那边征召奴隶。

  面对以逸待劳的吐蕃大军,黑衣大食的远征军很难取得多大优势,一时之间更难分出胜负。

  当然这跟大夏帝国没有任何关系,对于殷无咎来说,西域之战已经宣告结束,他委任马燧为西州节度使,曲环为西州节度副使,吩咐他们两人带兵驻守西域。

  殷无咎带着有功将士班师回朝,大部队暂时留在西域屯田戍边稳定局势。

  神武十四年,十月二十。

  殷无咎总算重新回到洛阳城。

  他开始大肆封赏有功将士,大量将士受到加官进爵,封爵者高达七十二人。

  其中最为耀眼莫过于苏劫,他因功封为冠军大将军(武散官,正三品),晋爵武邑县侯(爵位,正三品),授官羽林中郎将(正四品上),负责掌执御刀宿卫侍从。

  这个苏劫出自将门子弟,他自幼跟着父兄学习兵法,祖上乃是大唐名将苏定方,戎马一生灭国无数。

  至于崔乾佑则是调回洛阳委任为侍中令(从一品),改由李晟接任凉州节度使。

  紫微宫,含元殿。

  殷无咎跟宰相们计算此番西域之战的开销,这军费开支算出来后他们差点昏厥过去。

  “陛下,这预算开销实在太离谱啦!”

  尚书令李萼同样跟着面露难色。

  殷无咎知道远征西域肯定花费巨大,可他实在没想到开销会这么离谱。

  西域之战夏军阵亡和残废加起来大约五万人,仅仅只是抚恤金就要支出一千三百万贯钱。

  残疾军人一次性可领取两百贯钱,折合下来二十万铜钱。

  阵亡军人一次性可领取三百贯钱,折合下来三十万铜钱。

  此番大夏帝国先后调动二十五万精兵参战,陆续抽调十八万匹马专门用来拉粮草,战后只剩下不到六万匹马,光是后勤马匹便损失掉十二万匹马。

  幸好大夏帝国拥有众多草场,凉州和雍州两地马场就有养着上百万匹马,因此这还算能够在承受范围之内,奈何人吃马嚼的开销成本实在太大。

  各方数据统计下来之后,西域之战大约需要支出九千七百万贯,这里面包含赏赐有功将士,并没算上后续移民戍边的额外费用。

  “西域方向不能再扩张下去啦!”

  殷无咎顿时掐灭往西域方向扩张的野心,他庆幸自己当初没有选择开拓西北,这再打下去只怕家底都要全部败光。

  “陛下所言极是!”

  宰相们对此表示纷纷赞同。

  这场西域之战仅仅持续两年而已,军费开支便达到惊人的九千七百万贯,要是打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纵使大夏国库富得流油,那么家底再厚也会败光。

  一个国家想要保持繁荣昌盛,财政问题永远都要放在首位。

  只要财政一直处于盈余状态,那么便能保证不会走下坡路。

  大夏国库拨出西域之战的军费开支以后,国库仍有盈余三亿八千万贯钱。

  这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