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贾家进了学习班,向李爱国学习,陈

开了一期特别思想学习班。

  从今天开始,你就去学习班学习。”

  特别学习班.

  恐惧像一把无形的刀子插进她的心里,刺痛着每一寸神经,贾张氏吓得脸色铁青。

  她知道学习班的厉害。

  “王主任,我不是故意的啊,你就饶了我这一遭吧。”

  王主任没有理会她,而是扭头看向秦淮茹和贾东旭。

  “你们两个任由贾张氏造谣,也犯了严重的错误,为了让你们能够意识到错误,你们跟贾张氏一块到学习班学习。

  还有你们全家今年只能拿绿票了!”

  秦淮茹和贾东旭本来想着由贾张氏顶雷就足够了。

  闻言,个个脸色骤变。

  进了学习班的人,就算是通过考试,毕业后,也会被人看不起。

  被赋予思想觉悟绿票,到了年底肯定买不到额外的粮食。

  秦淮茹和贾东旭还想求情,街道办王主任不再理会他们。

  她笑着看向李爱国:“爱国,最近区里要号召住户们学习你的精神。咱们街道响应上级号召,要组织一场辖区住户大会,到时候还得麻烦你上台作报告。向住户们宣传你那种精神。”

  “放心吧,王姨,我一定准备参加。”李爱国一口答应下来。

  开玩笑,这可是刷声望的好机会。

  在这年月,声望也是一种力量。

  秦淮茹看着跟王主任侃侃而谈的李爱国,眼睛逐渐朦胧起来,心中充满了酸楚。

  李爱国现在竟然成了全区学习的对象,还要上大会作报告,那是多么光荣的事儿啊。

  而她却只能跟着贾东旭和贾张氏,和那帮落后分子一块参加学习班。

  她有些后悔了

  三天后的上午,南铜锣巷街区的大会在街道办前的广场上举行。

  李爱国当着上万名街区住户的面做了一场声情并茂的报告。

  他并没有讲那些空话和套话。

  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引导工人们在工作中,如何利用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开动脑筋,搞一些有用的发明上。

  要知道,这年月的工人并不像后世流水线的工人那样只负责打螺丝。

  他们不是提供劳动力的耗材,而是工厂主人公。

  他们在闲暇时间,还肩负为祖国研究技术发明的重任。

  齐鲁德州家庭工业社的郭文德,根据外国人使用的煤炭原料和燃烧性能,发明了在煤球上打孔的蜂窝煤,从此蜂窝煤才流传开来。

  京城永定机械厂当钳工时倪志福发明了“三尖七刃”钻头。

  粤省农民育种专家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

  这些都是劳动人民发挥智慧的经典案例。

  李爱国“现身说法”,再加上有这些案例,辖区的住户们纷纷表示要在工作中开动脑筋。

  他们纷纷表示在工作中,要向李爱国学习,努力钻研技能,研究对提高生产效率有用的发明。

  一时间现场气氛热烈起来。

  有几个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还拿出宝贵的笔记本,请李爱国在本子上签上了名字。

  大会获得圆满成功。

  大会结束后,李爱国离开会场,刚走到门口,就被邮政局的邮递员老王喊住了。

  “爱国,我们邮政局有你一堆信。”

  信不是论封的吗?

  一堆是啥单位?

  等李爱国跟着邮递员老王来到邮局,看着那满满两大包信件,整个人嘴巴都惊得合不拢了。

  邮局的帆布大包,每一包里至少能装四五百封信件。

  “这些信件来自全国各地,其中还有一些小姑娘的信。”老王嘿嘿笑。

  李爱国:“.”

  将两大包信件装在自行车上,李爱国有些郁闷的挠挠头。

  这么多信件要放在哪里呢?

  难倒要学某个作家,为了装读者的来信,买几套房子吗?

  只是那些房子要想升值,还遥遥无期,现在并不值得购买。

  李爱国的这个困难,在陈雪茹回到家之后,得到了解决。

  下午时分。

  李爱国正在家里睡懒觉,被一道清脆欢快的声响惊醒了。

  “爱国哥,你快出来。”

  “怎么了?”李爱国揉了揉眼睛,趿拉上棉鞋,穿好衣服出了屋子。

  灿烂阳光下,陈雪茹秀丽的小脸上笑意盈盈,即使隔了数米,李爱国也能感受到她的兴奋。

  “爱国哥,分房子了,我分到房子了!”

&ems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