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
有时候华今会觉得沈宴宁过于现实了,这种现实会让她看起来格外的不近人情。
沈宴宁笑笑说她就是这么现实,“这个社会,如果一直活在童话世界里就会被淘汰。我得未雨绸缪,早早为自己做打算。”
这话听起来会让人觉得说话的人自私又刻薄,可华今分明记得很多年前,苦雨寒天里,那个单薄的身影曾独自爬上南山寺三百级台阶,只为求那个人平安。
所以时至今日,她不明白这份难能可贵的单纯里,何故添出了几分刺人的凉薄来。
明明沈宴宁已经过上了寻常人最艳羡的生活。大学同学里只有她爱情事业双丰收,然而就是这样近乎完美的人生,却还是没有办法让她对自己妥协。
华今忍不住问出了多年疑惑:“宁宁,你到底在较劲什么?”
沈宴宁一顿,俨然像个犯了错的孩子,茫然地重复一句话,“不知道啊”
我不知道啊,华今
她好像把从前的那个沈宴宁弄丢了。
或许在更早之前,从她翻出那座海岛,她的人生就注定了不能回头,她必须往前走,于是只能一次次和人告别,因为她不想像母亲那样,一辈子困在那座岛上。
“那孟见清呢?”华今小声地道出这个名字,语气却十分笃定:“我敢保证你忘不了他。”
沈宴宁毫不避讳地承认,她觉得这没什么不敢承认的。那一年里孟见清确确实实是把她女朋友那样宠着,即便当时他没那么真心地想要和她有个结果。
可感情走到最后还是要回归到现实的。
她不能一直活在童话里。
那是他们分别后的第三年,帝今又是一年盛夏。
京大为了庆贺外语学院图书馆的圆满建成,举办了竣工仪式,特地邀请了相关宾客前来参宴。那个时候,孟见清手上堆满了各种工作,却还是抽空来了一趟。
他没参加庆典剪彩,只在最后的宴席上匆匆露了一面,大家对他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年轻有为上。
夏日的校园是最有活力的,图书馆已经对外开放使用,路上时不时会涌过来一两拨学生,边走边说要去看看这栋斥巨资建造的图书馆究竟和其他院的有什么不同。
孟见清独自走至这栋巍峨的建筑前,驻足观赏。里面灯光明亮,衬得外面景色更加深暗。与之隔湖相望的是外语学院的宿舍楼,那明暗交接的光线将镜月湖分割成两半,一面波光粼粼,一面深邃静谧。
一条线隔开了两个世界。
他没有再进去,设计师传来的馆内平面图他已经看了不下十遍,甚至能记清里面一桌一椅的摆放位置。
沿着原路返回时,孟见清正好路过外语系大楼,瞥见他们在换荣誉栏里的学生海报。
时间过去三年,玻璃窗里的海报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他觉得那么多的海报里,始终都没有沈宴宁那张好看。
他曾见过她最纯净的模样,那是他们此生之间到达过的最近的距离。
从此之后,桥归桥,路归路,山水重逢也已是陌路。
孟见清觉得,他远没有自己想得那么玩不起。他们之间经历了一遭男女欢场,做了一回饮食男女,可终究落回到一个情字上,却还是不得不望洋兴叹。
遗憾是必然有的,但说到底其实谁也没欠谁。他们只是不约而同地不愿为了彼此再往前一步。
沈宴宁说得没错,他没办法向她保证往后不会再出现俞筱这样的人,可是对俞筱那件事的处理办法,已经是他能给她的最大的诚意了。
“a——ning——”
身边有耳风掠过,孟见清下意识回头。面前是苍白的月亮和无尽的深夜,还有数道一跑而过的愉快的黑影。
须臾间,林荫道上只剩下他一人。
黑暗将他吞噬,留下一个冷漠又深情的背影。
外语系图书馆的灯会彻夜长亮,荣誉栏里的照片会经常更换,但当年的月亮已然消逝。
人生有诸多渴望不可及之物。
至于这图书馆背后的故事,或许会被流传成好几个版本,但故事的最初只不过是他陪着她在檐下躲了场雨。
第55章
那天之后, 沈宴宁收拾了所有行李,卖掉了一部分巴黎住所里的家具,开始在日内瓦正式安顿下来。至于Adan, 自从那次冷战过后, 他们间的关系缓和了不少,对方自认绅士先后退一步,她也不能揪着性子无理取闹, 只不过再也没了当初情感懵懂时的热情。
成年人的世界里早就没有了任性妄为的资格, 所有的选择都是在权衡利弊之后做下的决定。
沈宴宁在UN工作了两个月, 已经逐渐适应这边的工作强度。她所在的口译处人才辈出,带她的领导是个江苏人, 在UN供职了近三十年,而她的丈夫曾是UN纽约总部口译处中文科科长,还曾参与编写过某版英文教材,这本书沈宴宁大学时还用到过。
这两年社会大环境对翻译行业并不友好,像席政这样主攻人工智能翻译的公司比比皆是,小语种应届生的薪酬已经远远不如几年前。沈宴宁算是赶上了时代洪流,为自己积累了一点本金,再加上运气不错,让她不至于为前途渺茫担忧。
下半年,UN会议不断, 在某次国际会议中,沈宴宁碰到了京中熟人——郁章平,前任五常理事国大使, 现任军控司司长。
沈宴宁会认识他, 还是因为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