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

大头吧,有个照应。”温竹君仰头看着面前高大的男人。

  他还很年轻,英俊的脸庞朝气蓬勃,搁在后世,也不过将将把书读完,信心满满地准备着工作事宜。

  但他已经在战场杀过多回了,风霜雪雨,以命相搏。

  温竹君心内泛起涩意,柔声道:“你要注意安全,一切都以保存性命为主,我在家等你。”

  第124章 捡漏的第一百二十四天她们是想叫我买……

  中秋已至,暑热未褪。

  青梨到了角门,见周尧来,小心翼翼地将人放了进来。

  “周先生来了,快请进,夫人正等着呢。”

  周尧颔首,擦擦汗,脚步匆匆地往花厅去了。

  烈阳高挂,从六月大雨过后一直到现在,不曾下过一场雨,田间地头已经干涸,裂隙能伸进去一个小儿拳头,若不是运河还在,恐怕丰源百姓也要如其他地方百姓一样,离乡讨饭了。

  温竹君放下手里的茶盏,示意周尧坐下,“草料行的事儿你去跟周三姑娘说了吗?”

  周尧点头,“还未说,想着先来请示您,草料行虽说才开,但声名已经有了,被官差盯上也不算奇怪。”

  “是啊。”温竹君嗤笑起来,面色冷冷,“打着赈灾的旗号,实际上还是让当地商户出钱出力,声名他们得了,付出的都是老百姓。”

  这种损阴德的法子,那张炳之竟然真的想的出来?不知又有多少人一夕返贫。

  “你去禀了周三姑娘,要是可以,告诉郑侧妃也行,若是她们也不开口,那就把所有草料都交出去吧,我们没必要做出头鸟,无非损失点银钱。”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大梁不允许官员及其家眷经商,都是挂在普通人身上,不管如何,表面平静不能被打破。

  “是,东家。”周尧躬身,“之前东家让我买来的粮食,现如今还放在仓库里,是不是不太安全?”

  温竹君摇摇头,“不能动了,现在义仓里没米,赈灾粮也都赈的差不多,祸事未平,天灾又起,还有战事要支撑,我要是这时候主动露出那么些粮食,怕是没有好结果。”

  无论是做好事还是要好名声,先得保全自己才行。

  她朝青梨道:“你去厨房清点一下,看看家里还有多少粮食,能撑多久,到时候再说。”

  周尧继续道:“东家,大水过后,有些地方已经起了瘟疫,咱们那些草药现在倒是能混在里面出手了。”

  “草药他们肯拿钱买?”温竹君诧异道:“前几天不是说逼死了两三个粮商吗?怎么草药他们就肯给钱了?”

  周尧拱手,“东家,我听说的是那几个粮商囤积居奇,故意抬高粮价,还趁机低价买田,但不管怎么说,粮商死了这个就有那个顶上,总有人能顶起来,但大夫不一样,宝贵的很,瘟疫要真的闹大了,死的可绝不止几个粮商,也更难压下去。”

  温竹君忍不住讥讽道:“倒是会权衡利弊,知道死几个跟几万的区别。”

  “至于商队,我已经去信让他们暂时不要北上了,想来这会儿已经收到了消息。”周尧说了半天,才端起茶盏喝茶。

  温竹君点头,“你做得很好,就这么办吧,低调行事就是。”

  周尧犹豫了下,才缓缓道:“这些日子,已经有不少人去那些灾县买地买田,东家,您要是……”

  “不准。”温竹君厉声打断他的话,“别人我是管不着了,但武安侯府的人要是敢这么做,我决不轻饶,周先生也记住了。”

  周尧被吼也不恼,目中含笑,虔诚地躬身,“东家,我明白了。”

  温竹君叹了口气,“你跟着我来这,也辛苦了,这次的红包,我已经准备好了,你接着吧。”

  青梨接过眼神,立刻去屏风后拿了个荷包出来。

  周尧跟温竹君日久,知道她的性子,也不推辞,大方接过。

  “多谢东家,不过我想求东家一件事。”

  温竹君笑道:“说吧,不要再跪了。”

  周尧将荷包重新递给青梨,道:“我来丰源后,只给家里去过一封报平安的信,也没寄银钱,如今想求东家帮忙,将这钱送到我家中去。”

  温竹君摆摆手,“小事,放心吧,这钱你还是自己拿着,你家中老母和妹妹,有人帮忙照看的。”

  周尧顿时松了口气,还是跪下了,诚心诚意地磕头,“多谢东家费心。”

  中秋本应是丰源最繁忙最赚钱的时候,粮食丝绸茶叶等东西,不管是往北还是往西,客商都源源不绝,但今年不同,运河上来往的客商明显少了许多。

  北边天灾还未完,又有战事吃紧,来这边的人自然少。

  温竹君一直担心的事儿也来了,之前情形不明朗的时候,她给玉桃去了信,说起这边的羊乳还有羊油的事儿,玉桃回了信,十分感兴趣,还说要来看看。

  她后来又给玉桃去了信,但毕竟是书信,有时间差。

  结果,到了这天,又是艳阳高照,秋老虎热的蝉鸣都有些振奋似的,拼了命地喊。

  温竹君的右眼开始跳了起来,正不解又心烦意乱时,消息来了。

  “夫人,夫人,玉桃姐姐来了。”青梨高兴极了,“现在正在码头,特意提前派人回来报信的。”

  温竹君心内暗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