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
的意思,眼眶又湿了。
“你自小便聪慧机敏,心思细腻,观察入微,但古人说得对,做人难得糊涂,你身在皇家,如此多思敏感,势必受累,也怪我,没有好好指正你……”
万事都有阴阳两面,太子聪明敏感,是优点,但也是缺点。
他转过身抹去眼泪,哽咽道:“钊儿,你说吧,老师只要做得到,一切都依你。”
太子听到这句话后,松了口气,缓缓笑了。
太子妃带着梁钰过来时,恰好胡志微要走,正在整理袖口,鼓鼓囊囊的,不知塞了什么东西。
胡志微看到她手里端着的药碗,一时沉默不语,但想到太子的叮嘱,最终还是一字未提。
“太子妃,你照顾太子辛苦了。”
他又摸摸梁钰的脑袋,“小殿下,明儿我还在学堂里等你。”
太子妃等梁钰行完礼,才道:“胡大人,外头的事儿,还请您多照看些,太子的身子实在不宜打理朝政。”
胡志微满眼复杂地点头,须臾眼中坚定,告辞走了。
太子已经恢复了之前的状态,笑着看向太子妃,“今儿这药喝了,可有什么好处?”
“竹记送来的冬瓜糖,放心,一点都不腻。”太子妃指了指梁钰手里的碟子,忍不住笑道:“都多大的人了,喝药还这么难。”
太子满眼缱绻地看着太子妃,拧着眉一口将药灌下,随即闭眼嚼起了冬瓜糖。
一边的梁钰小心翼翼的捧着小碟子,“爹爹,冬瓜糖好吃吗?”
“好吃。”太子摸摸儿子的头,满眼温柔,还有期盼,“钰儿,胡大人是爹爹的老师,他也是你的老师,你要好好学,知道吗?”
梁钰用力点头,大声道:“爹爹,我会的。”
而此时的胡志微已经上了马车,他拿出袖子里好几条沁满血的帕子,泪水涟涟。
大梁如果没了太子,未来堪忧啊。
虽说东宫恢复了地位,可太子不良于行,是以一切有了变化,但又好像没什么变化。
最明显的就是三皇子,从前三五不时留宿勤政殿,父慈子孝,但如今却时不时受到皇帝的呵斥。
尤其得知太子不是装病,而是真的病得很严重,但三皇子还寻欢作乐,没心没肺,这使得皇帝大为光火。
皇帝便下旨,召二皇子还朝,情势一时间越发晦暗不明。
只不过,玉京平静湖水里,终于还是投进了一颗石子,泛起阵阵涟漪。
正月一过,胡志微便上折,请皇上立梁钰为皇太孙,此言一出,激起朝野千层浪,一时间满朝文武都沸腾了。
多数人都不愿意,太子身体不好,梁钰还小,现在立为皇太孙,岂不意味着皇帝百年之后,若太子也早早没了,一场厮杀不可避免?
再说了,皇帝又不是只有太子一个儿子?
当然,也有同意的,毕竟太子做了这么多年的太子,无论是品行还是治国之才,都无可挑剔,那小皇孙看着也颇有乃父之风,又是正统,有什么不行的?
最重要的是,观其他皇子,要么资质实在一般,要么年岁太小,都不堪大用。
这个事儿,自然也传到了北地。
霍云霄毫不犹豫的要上折子支持,但被温竹君拦住了。
“阿竹,请立太孙,这又没什么,总不能怀疑我跟钰儿勾结吧?”
温竹君白了他一眼,“你叫太子师兄,唤他孩子钰儿,这还不够明显吗?”
霍云霄气哼哼的将笔丢下,一言不发,扭过头生闷气。
“好了,胡大人不是来信了嘛?太子金口玉言,叫你听我的话,好好配合。”温竹君捡起笔,笑道:“你说好的要为我作一幅画,可不能食言。”
霍云霄叹了口气,听话地接过笔继续画了起来。
温竹君也不吊他胃口,耐心跟他解释。
“你好好想想,现在玉京那些人都还没吵完呢,你争什么?他们吵架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那些跟了太子那么多年的,肯定是要保钰儿的,不然一切付诸东流,还有许多当初没搭上太子的,这些人难道就不想冒出头?他们巴不得太子倒了,好叫别的皇子上位,他们也就有了新的机会,一朝天子一朝臣,你一个武将,本就跟东宫关系密切,凑这个热闹做什么?”
霍云霄冷哼道:“哼,都是些墙头草。”
他也不是想凑热闹,就是心里愧疚,要不是他,师兄怎么会病这么严重?
“你不是墙头草,你是坚定地维护太子,我知道。”温竹君也有些无奈,牵扯进这种大事,总算不得好事。
“所以你就更得忍住气了,你手里的兵,就是太子跟钰儿的后盾。”她面色严肃,郑重道:“梁巢当初跟你还有太子结了梁子,他倒向二皇子,这一点也不奇怪,种种迹象表面,二皇子也有心思,咱们就不得不防了,别着急,先静观其变,你要是上折子,不是满世界嚷嚷你忠于太子,而不是皇上,你这不是帮他,而是害他。”
霍云霄心绪不定,画了半天,终于还是把笔给丢了。
温竹君拿过画纸一看,纸上画得倒也像模像样,但也明显看出执笔人心绪不宁。
她心内叹了口气,也不禁为太子担忧起来。
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