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6

的内阁侍读学士董容琳。

  董宋琳自入朝以来, 得到文相的关照。在内阁和文相相处,也是亦师亦父。

  他进文相府, 已是常事。

  这天一进门,董容琳就刚好遇到了相府的七公子文辞修, 也就是原本的小豆丁小七。自从相府的奇怪事情真相揭晓后, 小七的爱哭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再加上文相愧疚心理下的关注和重视,几年下来, 小七顺利的由小豆丁长成了小胖墩。

  这个小胖墩, 看见董容琳,就像一颗炮*弹一样冲向他,一把抱住他的大腿,道:“琳哥哥, 你又来了啊……抱!”

  尽管小胖墩重量不轻, 董容琳还是一把抱起了他, 然后问道:“小七,最近有没有听话啊?”尽管小七已经有了文辞修这个大名,大家还是习惯继续唤他小七。

  小胖墩小七抬起他的胖脸,骄傲地说道:“当然有听话啦,本公子都快会被千字文了。”

  董容琳看着他这样子, 忍不住轻轻地掐了一把小七的胖脸, 然后略夸张地道:“哇, 小七这么厉害啊!”

  小七听了夸赞,更加骄傲了, 开心地回道:“那是当然,我以后可是要和琳哥哥一样,考状元骑大马的。”

  小孩子的童言童语总是让人忍俊不禁。还没等董容琳再逗一逗他,就听小七的话风突然一转,张口问他道:“琳哥哥,瑶姐姐什么时候回京城啊?我都好久没见到他了……”

  如果说董宋琳是这位相府七公子的偶像,那么,陆凌瑶对小七而言,可以说就跟亲人一般。

  小七的提问,让董容琳当即想起了自己此次来相府要说的事。他摸了摸小七的头道:“快了,你瑶姐姐忙完了,很快就会回京的。”

  董容琳这话一出,小七顿时满脸兴奋,说道:“太好了!太好了!我还有好多学会的新东西,想给瑶姐姐看呢!”

  董容琳把手上的小胖墩颠了颠,放回到地上,说道:“很好,小七要加油努力。你瑶姐姐很喜欢乖孩子。”

  小七懂事地点点头。

  小七身后,很有眼力劲的相府下人,在董容琳放下小七的一刻,已经意识到他应该是要找文相办正事去了。因此,董容琳话音落下的同时,就有下人上前一步走到他们身边,牵住小七的手,温和地对他道:“七公子,董学士要找相爷办事了。咱们现在去吃蛋奶羹好不好?”

  吃货小七一听,顿时不缠着董容琳了,边往自己院子的方向奔跑,边道:“吃蛋奶羹去咯!”跑了两下,才想起好像没跟董容琳道别,又回过头朝董容琳摆摆手道:“琳哥哥再见,下次空下来我背千字文给你听啊!”

  董容琳也朝他摆了摆手,笑着道:“好!”

  董容琳和小七道完别,此前候着的相府下人,已经向文相汇报完,此时瞅着机会就站到了董容琳一侧,边引领他前行,边道:“董学士,相爷已经在书房等着您了!”

  董容琳对文相府已经非常熟悉,下人说完,他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避免让文相久等。

  董容琳进到文相的书房时,文相正站在一幅新绘制的山水画前欣赏着。董容琳一进门,文相也没有刻意接待,而是亲近地道:“来了?”

  董容琳听了文相的问话,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恭敬地道:“下官见过相爷!”

  文相摇了摇头,道:“你啊,总是这么见外。听说你刚刚遇到小七了?”

  董容琳点头:“是啊!七公子越发的健康聪颖了!”

  文相听了夸赞小七的话,颇为受用,小七算是他付出最多的孩子,健康聪颖也算是对他付出的一种回报和肯定。

  不过说到小七,总是难免想到小七以前,而想到小七以前,就不免想到了帮助相府和小七回归平静的陆凌瑶。

  文相于是回答道:“多亏了凌瑶啊!”

  感谢的话说得太多,文相和董容琳没有继续沿着这个话题说下去,文相领着董容琳坐下,给他递了杯备好的茶,然后问道:“容琳今天匆匆而来,所为何事?”

  董容琳没有立即喝茶,而是问道:“相爷是否听说了养心殿走水一事?”

  文相点头道:“那是自然。你是为这事?”没等董容琳回答,他接着道:“陛下没事,这就是小事,等待工部上报修缮计划就好!”

  作为文相看上的接班人,他不吝啬于教董容琳,在他看来,相比起各地纷纷爆发的一些大小灾情事件,以及当下愈发的朝政乱象,养心殿走水这不过是件小事而已。

  董容琳听了,先是肯定点头应是,然后道:“下官此次来,说的事情事关养心殿走水,但不是养心殿重建的事。”

  文相不解地“哦?”了一声,示意他继续说。

  董容琳说道:“下官府上有下人每天下午负责采买,今天意外听到他说,有传言称养心殿走水是因为报应,是陛下做了不好的事上天的惩罚。”

  董容琳尽量用简短的话描绘了自己要说的事情的重点。

  他说完,文相的表情顿时严肃起来。

  无论什么时候,关于皇家的谣言都是不容小视的大事。

  文相问道:“你有没有探听一下,是什么人在传?”

  董容琳答道:“下官意外从下人的聊天中知道此事后,当即去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消息传播得还挺广的,虽然都很谨慎,但口口相传,估计已经传遍了京城的多半的区域。”

  文相没想到这谣言会传播这么广,毕竟京城属天子脚下,此前蓝大将军等死时,也不是没有消息说蓝府死得冤枉,但皇帝和百官面前,谁也不敢多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