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6
文官这边,也都是惶惶不可终日。谁都不知道上朝的某一日,会不会就是自己的末日。本来各地就问题频出,咱们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要妨着自己被解决。于是,很多事情,到最后,就很难得到彻底的解决。”
董容琳听了,不由地庆幸自己不是生活在前朝。
文相看到他的表情,完全能够理解他在想什么。
“你想想也知道,前朝到了那种状态下,要么灭国,要么更换门庭。重点就是,谁来结束这种混乱。”
“而当今陛下和他的部下,就是抢了这个先机。”
“先一步入了皇城,先一步要了前朝皇帝的命,然后先一步用早已准备好的龙袍,还有所谓的传位圣旨,宣告了他的继位。”
“第二日,当我们进了皇宫,皇座上已经换人了。”
“我们能怎么呢?拒不承认?不得不说,我们被前朝那位折磨良久,对前朝也都缺少些忠诚,甚至对有人造了前朝的反,是欣然乐见的。而且,当今陛下再怎么名不正言不顺,但他手中有兵,还弄了个圣旨来为他的造反遮掩,算是给了所有人一个台阶。”
文相也并没有隐瞒当年面对宋城造反时自己的选择:“所以我们当年也就都顺着这个台阶,认可了他的皇位。毕竟,就算是来位傻子,我们都觉得可能会比前朝那位疯子要强。”
“那蓝老将军、刘大将军他们也承认了现在那位的皇位吗?”董容琳问道。
董容琳猜测,既然蓝、刘军权更盛,估计宋城这皇位应该还会有番波折。
但出乎意料的是,文相点了点头:“承认了!……朝臣都承认了,蓝家和宋家之间还有蓝心璇这个宝贝疙瘩,所以,很快他们就也承认了宋家这位的皇位。……刘将军看宋家都点头了,他本身也没有权利欲望只喜欢打仗,也利索地跟着点了头。”
董容琳听了不免又是一阵唏嘘,没想到权利的更迭就这么简单,可真是时势造皇权。
只是,这样下来,董容琳就更不能理解了:“既然大家都承认了,怎么蓝家和刘家还会走到那地步?”董容琳一直不相信蓝家刘家会叛国,要叛国何必等到当今陛下继位,就蓝家、刘家的实力,早就能够直接掀了前朝的皇座。
“这个问题,你不是早就心里有了答案吗?”文相说道。
董容琳望向文相:“真是我想的那样?”
文相点头:“自然是的。其实大多数人对此都是心知肚明的。蓝将军、刘将军他们都是忠心耿直的武将,但凡和他们相处过,就知道他们不可能通敌叛国。而且在前线厮杀得最厉害的是他们,说谁通敌,他们都是不可能的啊!”
文相说着,脸上也有些羞愧难当:“可当今陛下心狠啊,毫无预兆,趁着两家节庆团聚之际,拿着所谓铁证,突然对两家发难,诸人家族。可即便如此,我们这帮骨头早就软了的人,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不知道了!”
董容琳没有经历前朝,实在无法理解朝堂里这些人的选择。
他有他的选择。
“蓝老将军一家,一身保家卫国,不应该落得这样的下场,还是背着这样的骂名。”董容琳也顾不得文相听了这样的话是不是会更加羞愧,坚定了表达了他的观点。
文相看着眼前的董容琳,略有些恍惚。他还记得,四五十年前,自己也是这般的觉得世界非黑即白,一心要为正义发声,为百姓谋利,也正是因此,自己才逐渐成为了文官之首,大家信任的对象。
是什么时候,自己就左顾虑、右筹谋,活着了苟且偷生的模样呢?
或许他们这些老家伙真的应该退了。
那就看眼前的和不在眼前的年轻人,能够建立起一个什么样的新世界吧。
文相拍了拍董容琳的肩膀:“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我给你一份名单,名单上的人都是你可以信任的,如果还需要其他支持,你再来找我。”
董容琳回了一揖,道:“谢谢相爷的信任。容琳会好好用好这些人的。”
……
文相和董容琳的这一次会面,意味重大。
从这之后,京城的某些风声,不再仅仅限于百姓之间的隐秘的口口相传,而是在达官贵人和朝臣等中间,也逐渐的波及开来。而且因为后者知道的前事更多,一些真相也夹杂在传言中,让消息可信度变得越来越高。
……
与此同时的是,宋城还日日在他的噩梦中挣扎。
闭上眼,就是噩梦。
而睁上眼,又意味着困、意味着头痛欲裂。
宋城的脾气一天比一天坏,暴怒、抓狂……
而这些,则又进一步验证着传言的真实性。
……
终于到了陆凌瑶和刘煜回京的这一天。
两人作为让蒲城等一众受灾城镇恢复正常的有功之臣,既已平安回到京城,皇帝宋城不得不在朝堂上接见,即使他心底已经有了决断,待他们的风头稍弱,就要让他俩去见自己的父辈和祖辈。
只是,皇帝宋城不知,“战争”已经在会面的这一刻就已经打响。
这日,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文官一侧,文相、董容琳领头,武将一侧,也都是陆凌瑶的老熟人。
皇帝宋城高坐在龙椅上,尽管他强打着精神 ,但眼底的青黑和那略显扭曲的面容,都显示着他一段时间被噩梦折磨的濒临崩溃。
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