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90

/>   得开始准备第三个任务。

  第三个任务是为孩子准备儿童节礼物。

  八十年代的夏国,刚刚积蓄了足够力量,打开了国门。大家都在适应新的变化,应对新的挑战。

  上层早早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对科技人才采取保护政策,所以这么多年,国内的科学技术教育一直是稳步前进。不过很遗憾的是,传统教育和部分糟粕思想难以实现完全的割裂,所以诸如古典文学、传统医学之类的还是受到一些压制。

  开放之后,教育界更是提出‘教育普及是进步基础,科技进步是幸福基石’的口号,有识之士还提出了‘教育公平,资源共享’的利国建议。

  所以,这个世界的夏国不但早几年就开始了普及性义务教育,现在更是开始进行教育资源整合。

  为了让山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市里决定将乡村小学并入镇小学,梅山小学就是要并入镇二小的学校。

  马上就是六一,也将进入这个学期的期末。梅山小学的老师凑了一点钱,想要给孩子们准备一些礼物,同时也为经历了十几年风雨的梅山小学落下最后一笔句号。

  梅山小学是农村自建小学,大部分老师没有足够学历,陪着孩子走完这一程,也得考虑转业或者退休,但他们是成年人,社会上又有许多机会,所以并不忧虑。

  比起来,一直生活在村里的孩子们,他们要面对的冲突、诱惑和疑惑更多,也更强烈。老师们也想尽一点自己的力量,为他们的前路减少些许不平。

  “买书包吧,好些同学的书包都是爹妈用旧衣服缝的,补丁叠着补丁,还有用尿素袋子做的。人要衣装,我真怕镇上的孩子笑话,怕咱孩子自卑。”

  “这点钱,哪儿够给一人买个书包?我听说镇上的小学还有校服,蓝色衣服,白鞋子,可好看了。那鞋子还是指定的运动鞋,每个人都得买。咱孩子别的可能买不起,但怎么也得配一双白鞋子。别的不说,走路都方便。”

  “买笔吧,笔最重要,再买点本子。别的都是次要的,要学习,学习才有出路。”

  钱就只有这么点,变也变不出来,但想要买的东西这么多,老师们也没有什么好主意。

  那个时代解决不了的,后世可以,所以这个任务出现在江济堂的任务单里。

  资金两万,为337个孩子准备书包,或者小白鞋,或者纸笔。

  “还是那句话,我都要!”

  第185章

  第一件, 是书包。

  上一次他买过质量很好的名牌书包,要价三百多。但若是对品牌和图案没有什么要求,也能找到几十块就能买到, 质量也很不错的新书包。

  但锦城的批发市场,大部分都是护脊款书包,其中最便宜的书包都要六七十,价格没有达到江济堂想要的线。

  “看来还得找源头市场。”

  六百多件, 已经达到‘批发’的数量, 所以江济堂直接跳过搞批发的中间商, 找到某知名的‘箱包制造镇’。

  谁敢信,一个镇上大大小小三十几家箱包配件生产和组装厂家?

  其中能生产书包的就有好几家。

  江济堂开着车在镇上的工业区绕,看到有生产箱包的工厂就停下来问问。不过前面几家厂子都拒绝了他这样的散客,现在这一家的保安人员也愿意为他跑一趟, 结果如何,还不好说。

  他希望能有一点好运气。

  “老板刚好在,就在车间。”

  这家工厂是走薄利多销路线,哪怕江济堂只买几百个,也见到了工厂的厂长。

  他是个四五十的中年人, 穿着打扮灰扑扑的, 身上没有一点老板的气势,但哪怕对着江济堂这样的陌生人, 也第一时间展露和善,正是生意人该有的样子。

  自我介绍后, 江济堂说清来意。

  “你要是能接受瑕疵, 我这里倒是有些准备清仓的书包。”厂长带着他去库房。

  所谓瑕疵,是指喷涂的图案出现不明显变形或者有少量错漏,质量上没有任何问题。

  江济堂拿起看了看, 和外头散卖一百多的书包一样,防水防火材料,表面有反光条,肩带和后背都有厚实海绵,站立稳定,就是少了个包装盒。

  “这些瑕疵款都是这几年攒下来的,每一批都有那么几个,所以花色款式也不一样。大的我给你32块,小的28块。你看看,都是防水布料,不易脏,耐磨,还厚实。背上和背带有防震海绵,内层还有硬质塑料板。

  “五金也都是用好的,还有反光贴条,底部四个脚,放在地上稳稳当当,质量都很好的。这种正品我们出厂价都要五六十,卖价要一百多。”

  江济堂原本是准备讲价的,不过他看到另外一边还有同样积攒的瑕疵铅笔袋,便希望一个书包能送一个铅笔袋。

  厂长犹豫了一会儿,还是答应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也不会在孩子书包上省钱,这些书包在这里堆了几年都卖不出去,现在能拿回成本就不错了。

  江济堂全部买了大号书包,小号书包只能用到三四年级,但大号书包能用到初中——如果不嫌它过分幼稚。

  以那个年代的节俭,能背到初中的包肯定比只能背三四年的包有价值。

  337个学生,书包加上铅笔袋,一共10784元,购物金剩余9216元。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