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40
闫兆顺早知道要让宁国让步不是那么容易,看到信上的内容,倒是并不十分意外,可是这个要求太过苛刻,他自然是不可能同意的。
“宁王能松口联姻的事就可以了,剩下的条件倒是好谈,毕竟如今我们还占着优势。”
邓先生笑了笑,对闫兆顺安抚道。
闫兆顺并不是个冲动的人,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看向邓先生问道:“先生觉得,我们可以同意宁王的要求吗?”
邓先生取过闫兆顺桌上的朱笔,在信书上轻轻划了两道。
“这两点,是万万不能同意的,其余倒是都可以谈。”
闫兆顺顺着邓先生的落笔处看去。
他划的是郁宁写的婚后定居滢炆岛和不可动宁国内部兵权这两处。
邓先生放下笔,解释道:“宁王现在是大禹皇室最后的血脉,与宁王联姻很大原因,就是为了拉拢大禹剩余的旧朝势力,如果宁王还是居住在滢炆岛,世人都知道这场联姻名不副实,那么也就没有意义了。”
闫兆顺闻言觉得有理,点了点头。
邓先生继续道:“另外宁国的政权,目前我们可以暂且不动,甚至齐国还可以借鉴宁国的商政,发展一下我们国内的民生,但是兵权一定要对宁国进行限制,不然恐怕宁国会脱离宁王和我们的控制!”
“先生说得有理,不过这件事是否要去宁国同宁王详谈?”
邓先生沉眉道:“去宁国国内恐生意外,去广州府吧,那里离宁国都城也近。”
闫兆顺点头:“那就麻烦先生亲自走一趟了。”
邓先生自然不会拒绝,不过他走之前,向闫兆顺要走了谢维等人。
四月十五,郁宁派苏浮生去广州同闫氏的人谈判。
双方就联姻后,宁国的独立问题拉扯许久。
最后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宁王婚后会定居杭州,但是宁国内政由宁王或者她安排的人处理,闫氏不得以任何理由插手。
第二:宁国军队退出岭南道,闫氏军队入驻岭南道,但是闫氏只负责防守,岭南道的官员,仍由宁国安排,政务和税收也归宁国管理。
第三:宁国除岭南道以外的一切事物,包括军队,闫氏都不得有任何干涉。
第四:允许宁国在闫氏的领地内设工坊、自由买卖宁国的商品,所获利润归宁国所有。
第五:宁王和闫世子的孩子,会是闫氏和宁国唯一的继承人。
两国秘密达成五条协议后,闫氏当即就送回了被其所俘的谢维等人。
一个月后,齐宁两国联姻的消息传遍天下,世人皆惊。
一片哗然中,闫世子迎亲的船只,从杭州出发。
此时宁国国内,上上下下,都已经知道这件事。
百姓们十分不舍郁宁的离去,但是却对此无能为力。
宁国的官员们,对此忧心忡忡,可是大家都知道如今宁国被人挟制,如此也是被逼无奈的选择。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闫氏不能动宁国国内的朝政,这就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宁国内部的动乱。
郁宁从双方达成协议后,就开始安排宁国内部的事务。
宁国国内的政务,由苏浮生负责监管,重大事件由苏浮生、云姑姑、张川、廖蓉蓉和谢维共同决定。
每月的政务会议记录,发到杭州由郁宁过目。
若有难决之事,也可传信给郁宁决定。
郁宁将诸事都同众人交代好后,在众人退下的时候,她将苏浮生留了下来。
“浮生,国内的事情交给你,在我离开的时候,你们要低调行事,尽量发展国内的民生和经济,军队的兵力要分散到各岛上去。”
她看向苏浮生的眼睛,直视着对方的目光道:“三年时间,最多三年时间我同闫氏之间,定然会有一个结果,这三年你替我照管好宁国!”
苏浮生对着郁宁的目光,感受到她的信任,心中沉甸甸的同时坚定地点了点头。
“殿下放心,我一定替你看好宁国。”
郁宁点头。
之后,郁宁走之前,还单独召见了王桓和谢维。
“殿下!”
王桓先来,看到郁宁,他忍不住道:“殿下,真的不要我同你一起去吗?”
郁宁摇头:“那边有你父亲在,我还要你去干什么,你这边,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呢!”
说着郁宁将这几日从系统中兑换的火绳枪和红衣大炮的制造工艺交给对方。
王桓毕竟一手组织研制了炸药,一看这两样东西,就知道不简单。
他看向郁宁道:“殿下,这,我对武器机关之类的东西,并不是很擅长,交给我是不是不太合适呀?”
郁宁也明白要让王桓研究这个属实是有点难为他了,但是这东西交给其他人,她也不放心。
“这件事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成的,你可以分别找人研究其中不同的工艺步骤,但是行事一定要隐秘,注意人员的保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