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

二人虽然没有参加,但是也站在后面看了全场,自然知道如今这些齐国臣子的态度。

  郁宁点头:“我已经给苏浮生去信,让他将国内的事情先交给云姑姑,带一批人过来,想来过段时间他们就该到了。”

  廖蓉蓉闻言,这才放心下来。

  郁宁又问道:“前面来的那批货,都安置好了?”

  当日,廖蓉蓉和谢维到杭州,不仅带了五万兵马,还带有大批货物。

  廖蓉蓉听到郁宁问起,立即回道:“都已经安排进我们在各处的商行了,不日就可以卖出。”

  郁宁点头。

  之后三人又商量了一些其他事情,郁宁才让两人退下了。

  这边君臣相处其乐融融,另外一边,从朝会回去的齐国朝臣们,却再次陷入争论中。

  今日在朝廷上出师不利,很多人慑于武力,不敢再同郁宁唱反调。

  想着反正不管是谁主政,也不影响自己办事拿俸禄,也就歇了闹事的心。

  但是另外有一些人,却并不甘心。

  当天晚上,丞相崔仪的府中,就再次聚集起了一批人。

  “丞相大人,这宁王太过放肆,我们真的要看着齐国落入她的手中吗?”

  凌大人率先出来,对郁宁发起了声讨。

  崔仪没有说话。

  有人却垂手顿足地悲叹道:“如今,城中兵力都在她手中,她还有五万宁国军队在城外,我们恐怕也奈何不了她呀!”

  “那也不能就这样什么都不做吧!”

  另外那人立刻回怼道:“那你说怎么办?”

  凌大人气怒不已,又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居然把自己憋得满脸通红。

  崔仪见此,不得不叹道:“好了,大家不要吵了!”

  说着,他又抚须道:“众位难道忘了,如今杭州府的兵权虽然是在宁王手中,但是齐国国内,并不是只有这一支军队呀!”

  此话一出,瞬间提醒了众人,齐国的兵力都集中在闫氏手中,但是除了杭州府,如今前线还有二十多万兵力呢!

  崔仪见众人明白,这才道:“我已经传信给前线的邓先生和贺将军,将如今杭州府的事尽数告知给了两人,想来他们不日就有回复了。”

  有人疑惑道:“邓先生和贺将军都是先王的心腹,他们会同我们站在一边吗?”

  这事崔仪也说不准,只得道:“这就要看那两位是如何想的了!”

  说完,又有人建议道:“既然如此,那我们要不要先罢朝,以示抵抗宁王的决心,她总不会拖着我们去办事吧!”

  “嗯,这样也好,如此也能让贺将军他们知道我们的决心。”

  崔仪点头后,众人为终于找到办法抵制宁王,高兴地离去。

  第二日朝会时,郁宁就发现包括丞相崔仪在内的近十人都没有上朝。

  她派人前去询问,却得知那些人都称自己抱病家中,不能上朝。

  连续三日后,郁宁听到这些人还是不愿上朝,也不愿处理事务,冷笑了一声,直接对谢维道:“带兵去把这些人的官服都刮下来,既然干不了事,那就不要白担了这官职。”

  谢维领命后,直接带兵将罢朝的那些官员,抄了官服和官印。

  其余群臣见到宁王如此刚厉,再不敢有反对之态,接下来数日,齐国朝堂在压抑的氛围中,适应着新的国君。

  此时,齐国前线同晋朝的战争,并没有因为国君身亡而停下。

  在晋军一再的偷袭中,齐军顾不得给两任齐王服丧,只得组织人手,抵制晋国的入侵。

  在又一次击退晋朝后,当日闫兆顺的副将贺城回到军营中,众将领都不约而同前来相见。

  他们都知道杭州府传来的消息,贺城也接到了丞相崔仪的来信。

  “贺将军,崔丞相说的不无道理,如今齐王和世子相继去世,我们难道还要为那个宁王效力吗?”

  如今宁王主政齐国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前线,军中之人,自然也有不服之心。

  贺城如今身为三军统帅,知道闫氏无人之后,确实也动了心思。

  不过,他心中还有忌惮,所以才没有立即发动政变。

  如今看着自己的手下,吵吵着,都要让他自立,贺城心中还是有些犹豫。

  “邓先生现在在何处?”

  半响,贺城对身边的亲卫问道。

  亲卫闻言,立刻出去军中寻人。

  下面的人,听到邓先生这个名字,先是一愣,随即附和道:“对,要是有邓先生相助,将军何愁大事不成!”

  邓先生是闫兆顺兄弟二人的老师,他的智谋在齐国国内都是有名的,众人闻言都面露振奋。

  要是有邓先生支持,这军中的士兵,估计也能毫不费事的收服下来。

  可是不多时,士兵回来报告,却说没有找到邓先生的人。

  贺城心中一跳,派人打探,才知道原来前两日,邓先生就已经趁着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