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

自己花心思收拢起来的书,到时候自然要给她带走。”

  阮氏惊叹:“渔娘有你们夫妻当爹娘,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渔娘聪慧乖巧,又贴心,她肯投生到我肚子里才是我的福气。”

  门窗都敞开,屋里人说话,院子里的人都听见了。

  温子乔、孙允、孙平几人今日也来帮忙晒书,孙允晒书晒到一半突然停下,眉眼微动。

  梅家小姐学识渊博,得浔大伯夫妻宠爱,又得父母看重,若是娶得这样一位妻子,也算家门有幸。

  孙允起了心思,过了两日,渔娘拿着新写的策论去孙家找师父。

  渔娘到时,孙浔在南窗边给温子乔、孙允讲《春秋》,二郎和孙平两个年纪小的坐在书房北窗边读书。

  四个学生进度不一,勉强可分作两拨,四张书案如今也不摆在一起了,改成南边摆两张,北边摆两张,四个学生分开读书。

  渔娘绕开大门,从书房后面北边小门进去,没惊动师父,她悄悄走到北窗边上看弟弟写字。

  二郎看到姐姐也没停笔,继续写字。

  渔娘找了把椅子坐下,隔着一排书架,听师父讲学。

  略等了半刻钟,下学了,孙浔放下书:“刚才讲的书你们别轻放了,下午再细读一遍,好好想想,明日上午我会提问。”

  温子乔、孙允起身行礼:“我们记住了。”

  孙浔点点头,叫他们歇息片刻就去用午食,一个时辰后再回来读书。

  “师父。”

  孙浔绕过书架来后头,看到弟子手中的纸稿,笑道:“又写了什么?”

  渔娘把手中策论递过去:“写边疆屯军之策。”

  孙浔没看,笑问:“你话本里的张青云难道要殿试了?”

  “嘿嘿,还是先生知我。”

  《青云志》已经结尾了,渔娘正在整理书稿,比如改一改别字,主角张青云会试殿试写的文章还空着,也要补上去。

  总之,渔娘写的这本状元郎休妻再娶去当凤凰男的故事,细节处一定要写的精美,张青云有多会读圣贤书,他品性就有多败坏,这才能反衬出他的虚伪。

  “下午我给你看看,你可要留下用午食?”

  “这时候来,正是打算陪师父师娘用饭。”

  孙浔大笑起来:“你呀,家中有二郎和平儿在,我和你师娘用你陪?”

  她也是要面子的好吧,总不能说她专程来蹭饭的吧。渔娘假装没听见,转而问起:“今日做什么好吃的?”

  二郎知道:“师娘说天儿热,昨日叫厨娘去清溪村张家买了两只老鸭子回来,今儿炖了好大一锅酸萝卜老鸭汤。”

  “哈,那我今日真是来着了。”

  孙浔笑道:“你呀,都是大姑娘了,不可太贪吃。”

  “知道啦。”

  孙浔带着渔娘和二郎、孙平两个小的走后门去后院,温子乔和孙允两人也起身去前院饭厅用饭。

  中午可歇息一个时辰,孙允和温子乔用完午饭还早,温子乔略消食后,就去旁边屋里,准备在矮榻上小睡片刻。

  孙允在前院也有张矮榻,今儿他不跟温子乔一块儿歇,他说有事要办,就走了。

  孙允走后,过了会儿,温老三从孙家后院来,小声告诉温子乔:“刚才我听后厨房里去主院送汤的丫头回来说,孙允去后院给夫人请安,不过没能进门,孙先生叫他去歇息,别误了下午读书。”

  温子乔今年三月回了一趟温家村,楚婆婆家的三儿子跟着温子乔跑腿,一块儿来了南溪县。

  温老三能说会道嘴巴甜,又勤快,爱帮着人干点活儿,来了南溪县才半个月的工夫,就跟梅家孙家的下人混熟了,消息十分灵通。

  “昨日下午你读书,我没事儿干,帮一个打扫花园的婆子洒水,无意中听说孙允从孙家带来的那个小厮跟人打听梅小姐的喜好,不过孙家下人嘴巴紧,没人告诉他。”

  温老三猜测,孙允那小子读书读不过他家子乔,知道孙先生宠爱梅家小姐,这是想给梅小姐卖好,博取孙家梅家欢心?

  “子乔,我看孙允那小子不是什么好东西,你得梅家提携才有今日,你可不要和他混一起,恶了梅家。”

  温子乔垂眸,细想片刻:“孙先生和梅家都是聪明人,梅家之事没有你我多嘴的地方。三哥,孙允到底是孙先生的族侄,以后你对他客气些。”

  “你放心,我心里有数,不会给你招麻烦。”

  说完话,温三哥也不留:“你睡吧,下午起来还要读书。”

  温子乔躺下一时半会儿睡不着,想着梅家的事。

  梅家主子人少,家风也开明,不仅允许家中女儿读书,还允家中女儿四处游走写书,要不,他在保宁府也遇不到梅小姐救他一命。

  去年腊月梅小姐及笄后,还是一切照旧,自孙允来孙家后,梅孙两家才注意起男女大防,温子乔也乖觉,自不会主动去找梅小姐说话。

  前些日子,梅家的门房看得更加紧了,连从小一起长大的贺家少爷无事都进不了梅家的门。

  就是前几日梅家晒书他和孙允孙平去帮忙,他们忙活了一日,也没见到梅小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