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
br />
前朝疏浚扩宽京杭运河后,距今已经有一百余年了,通航依旧很顺畅。
改朝换代后,朝廷依然倚仗这条运河运送漕粮,南北商家依然依仗这条运河做生意,两岸无数百姓依然靠着这条运河讨生活。
王朝更替,谁主沉浮,这些重要又不重要。不管上面坐着的是谁,最终都要落实到百姓们的一粥一饭上。
“师父,咱们过两日就要到九江府了吧。”
范江桥点点头,他看向弟子:“文嘉呀,师父叫你去范家,一是叫你和范家的子弟互相认一认人,二是带你去瞧瞧范家有何本事。”
范家有何本事?这是何意?
贺文嘉不明白,回船舱里跟渔娘商量,渔娘想了想说:“范先生估计是想叫你看看范家除了兴修水利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吧。”
从范家兴起之后,各朝各代的当权者都把范家当作水利专家用,甚至范先生的堂弟范江阔,他如今能当上尚书,也是因为水利之功劳。
贺文嘉不明白,渔娘可太清楚了,要说起工业的门类来,那真是代代有创新,随时有发展。技术不是一层不变得,工业类别也是,总有旧的没落,新的兴起。
贺文嘉和渔娘要随范先生去九江府,中间可能要停留半个月的功夫,贺文嘉去问黄有功、朱润玉、石匀三人要不要随他去九江府,若是不愿意去,他们可直接南下去杭州,在那儿等着他们。
黄家、朱家要去江南置办冬装,还需采买许多东西,只怕不能跟他们去九江府。
石匀也要去采买东西,另外,他从未去过江南,如今既有半月空闲,他还想去瞧瞧江南风土人情,他也不去九江府了。
既如此,那在九江府码头分开,半个月后在杭州见。
一行人在九江府码头暂时作别,贺文嘉渔娘跟着范先生去范家所在的墨江县
这个墨江县,是墨家的墨字。
墨江县通水路,半日后他们行进了墨江县水域内,进入墨江县后,贺文嘉和渔娘看到外头不一样的风景。
比如,跟江道相接的田地旁竖着大小不一,样式各异的水车、翻车、筒车等,两岸的道路、村庄等也比别处规整,一看就知道这是修建前特意规划过的。
到了县城码头后,他们没在墨江县县城停留,下船后要去范家村,范先生叫他们坐板车去。
范先生如此说,贺文嘉和渔娘俩人也不矫情,互相扶着去板车上坐着。
马匹奔跑起来,又快又稳,贺文嘉拍拍板车,激动道:“师父,这板车特意改过的吧。”
范江桥笑道:“别看你坐的板车只是村里人拉柴火杂物的普通车子,底下的轴承、轮子等都是改过的。”
渔娘指着道路说:“除了车之外,路也比寻常官道平整。”马匹跑的如此快,要不也不会如此平稳。
“正是,每隔十年我们就要把路修一修。从县城到范家村的路不长才能修得这般精细,官道太长了,若是照着范家村的路这般修,就算能征上来徭役,户部也没有这许多钱财。”
“范先生,可能请您族人帮忙,把我们家的马车改一改?”
“可以改,回头把马车赶到木坊里找他们就是。”
到了范家村,贺文嘉和渔娘大开眼界,他们没想到范家村竟然有十多座木坊,专门研制车轮的,研究水车、弓箭、农具、家具等等。
除此之外,最让人觉得惊奇的,竟还有个专门研究如何让木头做的鸟能在天上飞的木坊!
不管成不成,这个想法领先世界呀!
除了木坊之外,还有铁器坊,听范先生说这是报备过朝廷的,不管刀枪剑戟,这里头的范家工匠都能做。
除了冷兵器,渔娘发现他们在山脚下还有个专门研究火药的铁器坊,据说炸了两回,幸好人跑得快,还没人炸断胳膊腿。
“不是,你们哪儿弄来的配方啊?”
“这还用问?你看过《天工手记》吗?,书里不是说了么,凡火药以硝石硫黄为主,草木灰为辅,鞭炮不就是这么弄出来的吗?”
“不过鞭炮炸得不行,我们想着道士炼丹炸炉子,那炉子是铁的铜的,咱们用铁片铜皮包着在里面装药,也能炸,就是不知道能炸多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炸。”
渔娘吓得一哆嗦,这不定时炸弹你们也敢乱来?命不要了?
“哈哈哈,吓你的,我们可惜命着呢,自有其他法子可用。”
贺文嘉和渔娘到范家村好几天了,两人也见了许多范家人,范家人知道渔娘是范江桥的徒媳,拿她当自己人,说话一点不避着她。
其中一个剃光头的二十来岁小年轻说:“不止咱们这儿在搞这个,朝廷工部在山里也在研究这个,我看他们不太行,研究进度还不如我们呢。”
“这……朝廷不追究你们?”这等利器该掌握在朝廷手中啊。
几人笑道:“我们又不傻,这事儿肯定要上报朝廷才能干呀!”
渔娘也跟着笑,既如此说,外头都传范江阔身为工部尚书却被皇上嫌弃拒绝他入阁,看范家村这待遇,明显不是这么一回事。
皇帝把范江阔这个工部尚书撇到一边,不叫他掺和进世家和寒门的争斗,不是看不上他,可能是为了保护他吧。
渔娘把她的猜想告诉贺文嘉,贺文嘉觉得:“你可能猜对了。”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