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
;“为何这么说?”
“范家村东边那片良田,我今日跟师父过去转了转,听师父介绍我才知道,那片地归许家。”
“前朝末年南阳战乱,当今皇上就把南阳府的许家人迁了一批到九江府。新朝建立多少年了,如今还有一部分许家人在这里种地。”
不仅如此,墨江县跟其他县不同,朝廷专门派了个千户驻扎在墨江县附近,这里既不是战略要地又没有金矿银矿,若不是为了保护范家许家,为何会如此?
夫妻两人对视一眼,范家这条大腿抱对了。
不管世家和寒门以后斗得如何,以范家为代表干实事的这批人,肯定不会被皇上推出去当炮灰。
贺文嘉忍不住了:“不行,我要给我爹写信炫耀炫耀,我得叫他知道我现在有多厉害。”
“你可得了吧,要写信也要等咱们到京城后再写吧,这点事也值得派人跑一趟?”
“好吧,听你的。”
贺文嘉有些遗憾:“可惜,黄有功和朱润玉没来,我真想叫他们过来看看。”
“呵,就算他们来,范先生也不会把他们带到范家村,最多只会留他们住在墨江县。”
“我师父真心疼我呀。”
“正是这话,虽相识时间短,范先生对你掏心掏肺,你得对得起他的栽培。”
“那是必需的。”
在渔娘看来,范家多技术人才,能读书当官的真不多。年轻一代能扶起来的都去当官了,在朝中有作为的算上范江阔,也就那么三五个,根本不成气候。
或许,正是因为范家人不擅长当官,人少力薄,皇帝才放心用他们做事。
“贺文嘉,你要努力呀,你要考上去了,以后范家的就是你的助力。”
这助力远比世家给的支持来得稳当,还无害。
范江桥很少把话说透,这几日就带着夫妻俩在村里到处转,路上碰到族里老人,就坐下跟人随意聊一聊。
贺文嘉不是那等死读书的人,老人们说什么他都明白一点,加上他性子开朗,跟什么人都聊得来,再有渔娘偶尔帮腔,夫妻两个都很得范家人喜欢。
贺文嘉和渔娘在范家村留到了十月中旬,必须走了。
范家的木坊帮他们重新打造了三架更加轻便结实平稳的马车,送他们走的那日,范家年轻一辈的人都去村口送他们。
“贺文嘉放心考试,你一定会高中进士!”
“贺文嘉的小媳妇儿,你答应我们的书可要尽早给我们送来呀。”
“叫什么贺文嘉的小媳妇儿,你得叫她梅娘子。”
“那什么,梅娘子,你可别……”
渔娘大笑,趴在马车窗边给他们摆手:“放心,最迟十一月我就叫人把书给你们送过来,兵书、农书、工书都有。”
范家人顿时满意了,纷纷夸范江桥,说他收了个好徒弟。
范江桥也笑,这徒弟确实收得不错,回头再给许兄送份谢礼吧。
第66章 升官的门路
贺文嘉渔娘坐船去杭州找黄有功他们,两边见面后,花了两日工夫,渔娘安排人在杭州采买许多礼物,等一切都准备好了,他们再出发北上已经是十月底了。
北上的路上路过淮安府,在淮安府停了一日,贺文嘉渔娘小夫妻俩去梅家一趟,他们已经成婚了,也该叫梅家认一认人。
他们俩就是去送礼拜见长辈,行程也不张扬,梅家主支这边却不一样,拿他们当贵客接待,尤其是知道贺文嘉还是范江桥的弟子之后。
范江桥做为贺文嘉的师父,既然来了,也跟着去了梅家。梅长同领着在淮安的族人亲自到大门口迎接。
这还不算,热情把人迎进屋里,在淮安府的梅家小辈都来拜见,尤其是梅家在淮安的读书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到了。
中午,不过吃顿饭的工夫,范江桥在梅家见到了梅家族里许多小辈,似乎个个都等着他指点几句功课。
当然,贺文嘉这个梅家的女婿,也要适时展露几分才华。在外人面前贺文嘉是个稳重的翩翩佳公子,梅长同为首的梅家长辈都看他不错,配的上渔娘,都满意地点了点头。
男客女客分开接待,用了午宴后,渔娘随堂婶童氏去后院喝茶,两个堂嫂并几位族中嫂子作陪,茶刚喝了一盏,三房的薇娘和贞娘来了。
童氏笑着招呼她们过去坐:“你们两姐妹怎么凑一块儿了?”
薇娘去年嫁给驻守在淮安府城郊附近的从五品副千户齐雷,嫁人后一直随她夫君住在淮安城郊。
贞娘嫁的是安东县县丞家的儿子付寻,付寻只是秀才而已,之前一直在安东县县学读书,平日也多住在家里。
去年付家跟梅家结亲后,梅家给付寻找了名师教他,可能是学的时日太短,今年乡试没考上,回到安东老家很是消沉了几日。
童氏笑着跟渔娘说:“她们姐妹俩一个住在淮安,一个住在安东,之前也没说要来,今儿倒是巧了。”
渔娘跟两位堂姐见礼,薇娘还礼,一边笑道:“可不是咱们姐妹有缘分么,贞娘安东两个月没出门,我就说难得这几日天朗气清,就叫人去请贞娘来家里住两日。”
贞娘笑着接话:“我上午才到姐姐家,就听人来报,说渔娘来了,我连茶水都没喝一口,就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