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
文嘉更是笑哼:“看你这般羡慕,分你点可好?你看中什么了,只管拿。”
“哎呀,那怎么好意思呀。”黄有功喜滋滋。
“既然你不好意思,那就算了吧。”
黄有功:“……”他想说他只是客气罢了。
朱润玉和石匀顿时大笑。
范江桥看他们说的那般热闹,故意板着脸道:“咱们路上不会再停了,下回再下船就到京城了,你们这几日别胡闹,多花些心思再看书上。”
“是,师父,我知道了。”
贺文嘉乖乖听话,黄有功、朱润玉和石匀三人也忙点头。
今天天色已晚,今天就不读书了,从明日开始吧。
怕被范先生见了训斥,四人躲去石匀的房间里说话。
黄有功懒散地靠着椅子道:“我头一回出远门,从叙州府到淮安府,这一路上看了巴蜀山水,也看了江南繁华,说实话,江南百姓比我老家的百姓过得好多了。”
石匀也有同感:“街上来往的百姓,身上穿的衣裳都要体面些。”
“这方面咱们西南肯定比不了,这里面有地利之别。”
黄有功一拍大腿:“好地方啊,怪不得都说江南的官好做,也不好做。”
好做是因为只要不碰上大灾,在江南当官就是好差事,就算不贪污,四时八节的礼也不会少收。
不好是因为这地儿太富了,其中关系盘根错节,稍不注意,像他们这种没背景的小官儿就成了背黑锅的。
贺文嘉:“如果中了进士,你们俩想去哪儿为官?”
黄有功毫不遮掩道:“我虽不是舍己为人的圣人,读这么多书,总要百姓做点事。只要我能当官,去哪里都好。”
朱润玉嘛,他也想为天下百姓做点什么,要不然他辛苦求学是为什么?他家也不差银子使,他留在家过富家翁的日子不是更舒坦?
黄有功、朱润玉心中尚有几分年轻人的锐气,石匀年纪比黄有功大几岁,他心里想的多,害怕的事也多,比起去地方当官,他想的是要么在朝中当个不惹事的清贵官,要么跟他祖父一样,去各地府学某个学正的位置。
“贺兄,你如何想?”
贺文嘉想的就多了,有些话不好跟他们说,就道:“心中豪情万丈,无奈中进士也只是个六七品小官儿,慢慢熬吧。”
黄有功捂住胸口,唉,被贺文嘉的话伤到了。
石匀突然道:“胡兄他们应该早就到京城了吧。”
“应该到了。”
王苍母子二人九月十八从南溪县出发去京城,胡玮夫妻自然也同路去,这都十月底了,怎么着都该到了。
王苍成婚的日子还没定,只听说是年前成婚,也不知道他们到京城时能不能赶上喝他的喜酒。
贺文嘉沉默,黄有功,朱润玉和石匀也不好再提王苍,黄有功说起明年的会试来。
“我们在杭州那几日,听说今年松江府乡试的解元名叫左士诚,因他的农策写的极为精彩,被点名解元不说,还被主考官左都御史钟应芳收为弟子,他可是明年会试有名的才子。”
左都御史乃正二品,跟六部尚书一个品级,这时候放出来当乡试主考官,还大张旗鼓地收弟子,这是要准备入阁吗?
大晋朝的阁臣制度延续前朝,正常情况下,阁臣的位置大约五人,朝中阁老贺文嘉最清楚的是首辅姚炳姚大人。
姚炳是户部尚书,也是叙州知府田国柱的先生。
“我看呐,管什么钟大人如何,也不须管那解元名声有多大。大晋朝两京一十三省,哪年乡试不出十几个解元?哪年会试好考了?左士诚厉害,难道王苍这个解元就不厉害了吗?其他省的解元不也是如此?”
“哎,贺兄说的是,到最后凭的还是真功夫。”
管他们什么阁老的弟子,王侯家的子弟,至少在会试这一关,大家都还是各凭本事。
等到殿试……
黄有功抢话道:“等到了殿试,我就算功德圆满了。反正一甲进士轮不上我,努力考进二甲,只要我不掉到三甲进士就阿弥陀佛了。”
朱润玉笑道:“可不是如此么,二甲进士就是咱们最好的位置了。”
石匀轻叹一声:“黄兄朱兄说得对。”
贺文嘉想法不一样,他可是放话了要跟王苍争一争的,一甲三个位置,他未必不行。
贺文嘉突然站起身,把黄有功吓了一跳。
“贺兄,你干什么去?”
贺文嘉迈步往外走:“看书去。”
贺文嘉走了,黄有功、朱润玉、石匀对视一眼,坐不住了,走吧,看书去。
第67章 世家的气象
北上的路上男人们读书,女人们也不闲着,凑一块儿做针线活儿。张氏和魏氏的针线活不错,早就是熟手,整日坐那儿缝衣做帽,中间也不耽误闲谈。
渔娘的针线活儿拿不出手,也不丢那个丑,张氏和魏氏做针线忙,她就在一旁帮着倒茶,陪着说话。
船驶过山东后,船上越发冷了起来,换上新做的棉衣棉鞋,船舱里也摆上了火盆,张氏和魏氏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