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316

>
  南枝也没站在这傻等,毕竟他的事也不少,不会浪费时间做一些无意义的事。

  伴读按照过往章程面圣,同时向仁安帝汇报这次与北狄对战大致经过,以及怎么成功活捉到这五万人。

  可以说从边郡回来的伴读,在朝臣眼中又有了不同的含义。

  如果说之前他们看到的顾清晏,是代表着九皇子伴读这一层身份,看中的是他背后的南枝。

  那么这一次对着这位带着功勋回京受封的小将军,他们看到的不再是他背后的南枝,而是看到冉冉升起的朝阳。

  顾清晏本身变得极为有分量,可以说他不仅给自己争取到一个拥有姓名的机会,同时也加重南枝的份量,让小皇子能够更有底气去推行想做的一切。

  其他人的复杂心思并不影响这次论功行赏,仁安帝也没有表现出什么对顾清晏的特殊待遇。

  只是在退朝之前将人扣下,让其他人先退下。

  由于仁安帝表现一直很正常,顾清晏又还是九皇子的伴读,同时从关系上来说,他还算是仁安帝的侄子。

  虽然这个侄子已经隔的有些远了,但毕竟也算是有些关系。

  仁安帝作为长辈想要勉励一下小辈也很正常,于是所有人也都没把这件事当事。

  包括顾清晏本人都没意识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也只当仁安帝是有事要交代。

  毕竟他离开盛京这么长时间,身上又带着替小皇子组建情报网的任务,这些安排都是私下办的,仁安帝要单独留他太正常。

  结果皇帝什么都没说,而是静静打量他很久,就像是第一次见他时那样,顾清晏心中不明就里,却还是低头任由仁安帝打量。

  “跟朕来。”单从声音听不出喜怒,也没给伴读反应时间,而是直接带着福禄朝前走。

  也不管伴读到底跟上还是没有跟上,顾清晏看着仁安帝离开的背影,自然不敢耽搁,连忙加快脚步跟上。

  宫里不能随意跑动,可以说能够肆无忌惮无视宫规的,只有南枝一人,即便是仁安帝也会默守宫里的规则。

  不过仁安帝自己重规矩,却没有要求小儿子和他一样,对于南枝的一切他都非常纵容,除了对于小儿子的喜爱外,他好像从南枝出生起,就带有没来由的愧疚。

  复杂的情感让他对小儿子的一切行为,都多有包容,无论守不守规矩,做什么事他都能接受,并且也不让其他人去改变南枝的天性。

  跟着仁安帝到书房的伴读,意外发现皇后也在,心中开始觉得不太对劲,本能觉得这事好像和他一开始想的不太一样。

  “参见皇后娘娘。”意外归意外,但该有的礼数一点没少。

  皇后挥挥手,让他免礼,随后就像是之前的仁安帝一样,没有说半句话,而是以审视的目光打量着他。

  这到底是怎么了?

  如果说帝后看他不顺眼,想要做什么,那么根本不需要私下这么打量,以他们的地位而言,直接开口就行。

  是想要他做些什么吗?

  伴读在心中猜测,帝后没有开口,他也不好直接回话。

  就在他胡思乱想,还没找出一个靠谱的理由,皇后就开口了。

  “清晏,你和枝枝是不是在一起了?”皇后没有半分遮掩直接了当,打了伴读一个措手不及。

  根本来不及开口,大脑一瞬间空白,眼下这种情况明显是他没想到的。

  他也没想过南枝会将他们的关系说出去,并不是他觉得他们之间的感情见不得人,而是他清楚知道他们这段关系,会成为南枝的阻碍。

  为了阻止小皇子去推行一些东西,那些人自然会无所不用其极,他们这段关系就是最好的靶子。

  伴读第一反应就是有人要对付南枝,在帝后面前说了不利于南枝的话。

  此时伴读脑子动的飞快,开始琢磨怎么将小皇子受到的影响降到最低,既然帝后选择私下找他,想来也是和他一样要保住南枝。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伴读暗自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南枝受到半点伤害。

  皇后开口说完话后,帝后二人就在不着痕迹观察伴读的反应。

  此时整个书房就只有他们三人,连福禄都被仁安帝打发去守门。

  二十二岁的顾清晏,对于帝后而言和孩子没太大区别,面对这种措手不及的突袭应该会表现的十分生涩。

  让帝后出乎意料的是伴读掩饰的十分不错,如果不是最开始那一下的僵硬,恐怕他们都要怀疑是不是小儿子提前给人打过招呼。

  或者在边郡时,定国公和昭阳说漏了嘴,眼下看来并非是顾清晏提前知道了什么,而是情绪克制的好。

  仁安帝眼底闪过一丝欣赏,正是因为对方有能耐,他才会考虑让对方给南枝当伴读,年幼时就不简单,长大之后更是了得。

  如果这小子没有拐跑他们家枝枝,恐怕他会更欣赏对方一些,失去这个前提之后,这么点欣赏就有些不够看。

  更加不可能因为这么点欣赏就放过伴读,直接松口让顾清晏通过考验。

  只能说初步算他合格,接下来还要看他到底是怎么理解以及应对皇后的问题。

  比起仁安帝的欣赏,皇后则是更多想一层,这样善于遮掩自己情绪,会不会让南枝很累。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