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0
理之材,只是为上司所嫉,不容于时,便辞官归隐了。”
何攸一时没接上话。他倒不是怀疑公主任人唯亲,殿下看人的眼光应该还不错,只是这个管休听起来似乎没什么突出的长处,而且还很任性,像是那种一遇到挫折就撂挑子不干的“清高之士”,这种人即便有才干也不适合当官,毕竟没有哪个上官受得了下属一言不合就挂冠离去。
闻禅似乎看穿了他的顾虑,笑问道:“如今天气炎热,百姓出门都戴草帽斗笠,何公可知道这些草帽产自何处?”
何攸还真被她问住了:“不都是百姓自家编的吗?”
闻禅的笑意变得高深起来:“管休任惠安县令时,因当地多山地丘陵,耕田稀少,他便令百姓种毛竹、果树、草药,教当地人用秸秆、竹篾编织草帽草鞋,凿山修路,引水通渠,使惠安县连通了武州府和盈江水系,县中物产经水路远销天下,一跃成为富庶之乡。”
“他是个善于因地制宜的人,这样的人才,若放他隐居山中未免可惜,但要用他,得找个值得托付的好上司,所以我才说何公要先看他合不合你的眼缘。”
道理是没错,就是话听着怪怪的,明明是举荐贤才,为什么经公主一说就像是在嫁女儿一样?
“多谢殿下提点,”何攸郑重地道,“下官回去便派人寻访这位明心先生,必定竭诚相待,请他出山一展抱负。”
闻禅和裴如凇对视了一眼,十分委婉地找补道:“其实管休这个人并非自恃清高,他一向也有报效国家之志,只是性情比较,嗯,纤细脆弱……怎么说呢,不擅长逢迎上司,而且还很善于逃避……”
何攸小心地问:“……他是刚修炼成人形吗?”
裴如凇蓦地扭过头去,忍笑忍得肩头都在发抖,只有闻禅还勉强维持着正色,叮嘱道:“总之就是给他一摊事,他能做得不错,但不要经常去试探他,也不用费心拉拢他,给点粮食青菜和水就能活。”
何攸礼貌地把疑问憋在了肚子里,默默心想:是兔子精吗?
他带着一颗落回肚子里的心和一头雾水离开了公主府。闻禅和裴如凇回到内殿,忽然问道:“前世管休最后怎么样了?”
当年兆京粮荒最严重的时候,管休出任东原转运使,重新规划兆京至东原的水陆交通,打通了两地往来要道,使江南和东部各州的钱粮得以快速运抵兆京,从此不再有饥馑之患。后来为应对固州战事,朝廷又任命他为北镇转运使,负责调度军粮,管休主持开拓了兆京至固州一线的驿道,战时行军运粮、以及安定后通商往来皆赖其利。
管休在“深林”中领了“白鹤”的代号,但其实闻禅除了帮他挡一挡朝堂上的明枪暗箭外,没有要紧事一般不召见他。管休反而和驻守固州的燕王、裴如凇等人往来更多,闻禅一直没想起来问他,也是对他比较放心,觉得新帝上位后,他应该会得到重用才是。
裴如凇一说起这事就叹气:“他那个性子,除了殿下,谁还能一直包容他?燕王践祚之初确实信任管休,但他的位置实在太过紧要,在朝中又没有靠山同盟,积毁销骨,君王动摇,他自己也难受,最终还是心灰意冷,辞官归隐天晋山了。”
他还记得那年管休离京前,曾到慈云寺来找他告别。因为出家人不喝酒,两人各自拿了一杯枸杞茶,坐在庭院繁茂翠绿的梧桐树下。裴如凇问他为什么突然要辞官,是不是因为朝中有人构陷,管休却摇了摇头,仰头看向浓密的树荫,两行眼泪忽地顺着眼角淌了下来。
裴如凇知道他心灵脆弱,但还是第一次看到他流泪,不由得愣住了。
“十年前的冬至,我第一次入宫参加赐宴,其实原本很不想去,因为我要戒酒茹素,但陛下有诏,不去不合适。而且大家都觉得既然出来做官就不算出家人,也没人会在乎我吃什么喝什么。”
“那天我坐在明光殿角落里,一直后悔为什么没有称病推辞,忽然有个端茶的宫女轻声告诉我,殿下提前给膳房传了话,将我的酒换成了枸杞茶,准备的菜肴也是素斋,让我放心吃饭,不必有顾虑。”
“其实一顿不吃不会饿死,再说宫宴也没有人真的是为了去吃饭,但唯独殿下记住了,这么多年,她每一次都能记住……”
“前几日陛下召我进宫议事,说到最后,忽然提出要为我赐婚,我推辞了之后,他又留我在宫中用午膳。”管休闭上了眼,声音变得很低很轻,近乎梦呓——
“你知道吗,雪臣,陛下赐了我一碗羊肉汤。”
在新帝践祚之初,也曾赐他锦衣道冠、为他在落花山筑庐,然而不过短短数年,那点小心翼翼就被流言磨平,变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不耐烦。
山风吹梧桐,树叶沙沙作响,分明没有任何痕迹,但裴如凇感觉似乎有什么东西碎掉了。
他不知道该怎么安慰管休,他连自己的日子都没过明白,也没资格规劝别人想开点,只好举杯跟管休碰了一下:“辞就辞了,殿下不会怪你的。”
管休抹了把脸,擦去颊边眼泪,望天叹了口长气,突然怔怔地说:“如果我的主君不是殿下,那这个官当的也没什么意思。”
裴如凇:“她如果听到你这句话,估计会骂人吧——‘自己干得不好还怪上司不行,就因为手下是你,所以上司才不行’。”
管休破涕为笑,笑了半天又静下来,仰头喝干了杯中茶,起身一振衣袍,气沉丹田,面朝远山纵声长啸:“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山中没有回响,深林已经不再是那个深林,他与裴如凇作别,飘然下山离去。
闻禅:“……”
“我确实没想到会是这个走向。”她艰难地消化完这段故事,一针见血地评价道,“都是你带的好头。”
裴如凇:?
闻禅抬手,安抚地摸了摸他的脸:“这就是没人可怪,只能拣软柿子捏,我总不能承认是我的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