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背景说明
控,但通过联姻、交叉持股的利益、甚至更阴暗的把柄,还是能实现相对控制权。
在战后财团的体系里,最核心的仍然是银行,其次是财团旗下核心企业社长之间的社长协调会。由于日本的特殊历史和美国的控制需要,日本财团不能像韩国财阀那样明目张胆了。至少今天看来,日本财团已经不再由某个家族持续控制。但是,战后六大财团、其他新兴财团的成立,始终脱不开某些核心家族的努力和持续经营。
在本书中,仍旧把三菱、住友的幕后核心家族之一设定为创始的岩崎家族和住友家族,而平野隆雄和北川笃司则是代表这两大家族出现在三菱、住友前台管理层中的最高角色,须贺德男、安斋善卫则分别是平野隆雄和北川笃司的助手。
在日本财团的体系中,成为财团的核心企业,有利有弊。利益就是能得到空前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弊端就是发展的独立性受损,而且进一步成为财团核心家族难之又难。森集团和最上恒产就是发展比较好的新贵,财团已经成为他们的股东、提供了大量支持。再进一步让这些新贵成为财团核心企业的话,财团就要通过旗下核心银行、其他核心企业实现对新贵企业的投资,使财团成员持有的总股份占到控制地位。其后,就可以通过核心银行董事会和核心企业社长会协调实现对新贵企业的发展战略控制、人事派遣等事项。
看过《半泽直树》的可能就有点不理解,比如说半泽直树和近藤,怎么就一会被派到这里,一会被派到那里,甚至明明是跟金融无关的行业,原因就在于这里。财团旗下除了核心银行、核心企业,还会有很多供应链配套的企业、外围企业。
总而言之,战后的日本财团,顶级的有六家,其他的还有一些,比如本书中杜撰的友和。财团表面只是以核心银行为纽带、以社长会为平台的“联盟组织”,但暗地里,还是深受旧财阀家族、旧贵族、新政治家族影响的紧密组织。他们实现稳定控制、协调的手段,往往离不开利益、联姻和把柄。
二、国铁改革
上世纪八十年代,全世界吹得最盛的经济风,叫做“新自由主义经济”。在“新自由主义经济”的旗帜号召下,英国撒切尔进行了国企改革,日本也受到影响,势要将肥大臃肿的国企从政府资产中剥离出去,以此来为政府“减负”。
当时的日本首相,也是我们整个系列里经常提到的中曾根康弘,提出了伟大的“民营化大改革”,将枪头直指日本三大国有企业:NTT日本电信通话会社,JR日本国有铁道会社,JT日本专卖会社。
这三大国企中,NTT是最好捏的软柿子,85年开始启动改革方案商议,86年公布方案准备上市。
第二个就是国铁。
日本铁路在战后至80年代,一直是国营的。由于来自高速公路和航空业的竞争,自1964年以后,日本国铁的盈利逐年下跌。到1983年,铁路旅客运输占各种运输业的分额下降到23%。次年,货运分额下降到仅占6%,运营亏损达数千亿日元。总债务1986年超过了20万亿円,到1987年亏损连同债务共达37.5万亿円。
国铁改革,当时政府的主要目标是还债。然而数以万亿円计的债务,却不是想要参与国铁改革的民营财团势力所背负的。因此,主要就是怎么争夺优势资产、怎么甩掉高债务资产、怎么拿到好资产之后还能在国铁民营改革分割后的企业中占据主导权。
在本书中,武田制造的地、最上恒产和森集团的地,就是因为临近国铁的资产,有助于各方在国铁民营改革中获得利益而备受重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家可能比较奇怪这么大的利益,为什么财团仿佛又不够重视,其实这是低估了大财团的体量。拿数字打个比方,武田制造的地是陶知命40亿円拿下的,此刻的事件核心是400亿円资产的上田家和体量大约在小几千亿円的森集团、最上恒产的立场。
但之前透露的,大财团比如岩崎家更关心的,还是执政党的选举、下任首相、主导国铁民营改革的政府官员以及与其他财团之间的竞争。就算抛开这些,财团旗下的核心企业往往数十家之多,每一家都是至少森集团、最上恒产量级的企业,所能控制的总的资产规模,其实还要超过整个国铁本身。
举三井财团为例,大家所熟知的东芝、索尼、三洋、NEC、丰田,都是三井的核心企业。有这么多的事务需要打理,在国铁改革中倾注了注意力,但不是全部力量,是很正常的事。
三、旧华族
华族是日本于明治维新至二战结束之间存在的贵族阶层。“华族”之出现是始于1869年6月17日,而正式确立“华族制度”的《华族令》则是于1884年7月7日制定。“华族”于1947年5月3日,随着战后日本国宪法生效而正式被废除。
1869年,日本各地方诸侯版籍奉还之后,废除原来的“公家”(公卿)、“大名”(诸侯)等称呼,将其统称为华族。1871年日本取消旧身份制度,将国民分为皇族、华族、士族、平民四等。华族成为仅次于皇族的贵族阶层,享有许多政治、经济特权。
1884年颁布《华族令》,将华族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个等级。其中,旧公卿家族根据家世,授予子爵以上爵位。旧大名家族,根据石高(俸禄额)和在戊辰战争中的表现授予男爵以上爵位。
在经济方面,根据当时的法律,华族的世袭财产受到特别保护,以其为“标的”的转让和抵押行为无效。这样就防止了华族财产的流失,保证了其基本的经济地位。此外华族还集资设立了国立第十五银行(又称华族银行),以保证其财产的保值增值。为了保护历来就贫穷的旧堂上华族,日本政府还专门设立了“旧堂上华族保护资金”,以接济贫穷华族。
在政治方面,贵族院议员绝大多数由华族构成,其中30岁以上的公爵和侯爵为当然议员,伯爵、子爵和男爵议员则在拥有本爵位的30岁以上人员当中互选产生。其中伯爵议员定额18名,子爵和男爵议员定额各66名,任期七年。按惯例,贵族院正副议长、宫内大臣、宗秩寮总裁只能由华族出任。在明治、大正时代,由于内阁总理大臣由天皇指定,因此多数内阁总理大臣都是华族出身,其中着名者如伊藤博文、黑田清隆、桂太郎、西园寺公望、近卫文麿等。作为德川宗家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