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太宗李世民登场!

那个陛下虽未嘱咐,但却暗示过要好生护着的长公子!

  熟读史书的人都应该熟悉这段话,著名的秦末蒙恬与扶苏的对话。

  ——扶苏。

  《史记》评价:为人宽仁,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

  李世民自己评价:若活着,大秦尚有一线之机。但此人置大秦国民与追随的臣子而不顾,轻易赴死,白白断了大秦的生机。

  虽仁实懦之人也。

  死而复生,还好像成为大秦长公子。

  无嫡立长立贤皆名正言顺,有无数臣子拥戴,极为富裕的大秦长公子。

  狼烟四动战意起,这是要他在这个大秦再奏秦王破阵曲?「2」

  李世民嘴角微笑的弧度几乎要按捺不住,他以拳遮嘴角,眼中满怀着许多丝期待,颤声:“蒙将军?”

  蒙恬眼眶发红,把李世民按在喉咙中的笑声当成难过的颤声,看着李世民喊道:“公子!臣请求您重新去请示陛下旨令,再死不迟啊!”「1」

  没反驳,那面前之人就是蒙将军。

  心中雀跃之余,李世民平等地不想让每个人才伤心。

  他拍了拍蒙恬肩膀,压着脸上的笑容温声安慰道:“听蒙将军此番肺腑之言,孤必不会再轻易赴死。复请而後死,实未暮。孤定会亲至咸阳请示父皇,若父皇真要让孤赴死……”

  他就尽早掘墓把便宜爹葬了:)

  他的老父亲李渊都不知道死了多久,新捡来的便宜爹历史记载也早死了,怎么可能让他再赴死?

  看来得再来一场咸阳政变了。

  即使身边没有熟悉的臣子,该干嘛还是得干嘛。

  政变这种东西,唯手熟尔。

  来自大秦长公子名正言顺的政变!

  这份真情实感让帐内的将士感叹长公子对始皇的忠心。

  但……传召使者不开心了。

  一旁的小吏脸色明显有了变化,尤其是中间的小吏,面色直接阴沉下来。

  小吏举步往前,却被身后人拦住:“赵成,你兄长高都不敢对长公子硬来,更别说你了!谨慎!”

  赵成扭转身体,脱离身后人的牵制,气道:“陛下指令就在这里,哪有什么复请!你们李氏家臣就是墨迹!”

  赵成捏着袖中的短刀握得死紧,此刻要是有人靠近他心口,一定能听到一声大过一声的心跳。

  长公子确实得死,不死,死的就是他们这些‘传召使者’。

  赵成快步走上前,眼中杀意尽显,高举圣旨,呼喊:“圣上有令,扶苏为人子不孝当自裁!”

  “如何能复请!”

  李世民看着眼前的闹剧,看身边几个大将敢怒不敢言的样子,他把蒙恬挡在身后,直面这群小吏。

  戴高山冠,腰配书刀,耳簪白笔面容白皙,小吏,是咸阳来的小吏。

  挑眉,李世民道:“矫诏逼令?”

  他方才好似听到别人一直叫这个站出来的小吏赵成。

  赵成一噎,只觉得心头颤动,心跳加速,这不是同一张脸,同一个人吗,怎么听到这句话的反应这么不一样啊!

  赵成声音微颤,握紧袖中的短剑,壮胆喊道:“此乃陛下指令!并非矫诏!这诏令是谁送来的都一样,我们是谁也不重要,公子您是欲像以往那般诽谤陛下所为吗?”

  “还有……”赵成看向李世民周围的大将,目光阴寒。

  “你等皆旁观长公子反抗陛下的指令,不匡正乃为人臣不忠!还不快协助本使让长公子速速就擒!”

  扶苏反数上书直言诽谤始皇所为。

  将军蒙恬不匡正,宜知长公子谋。为人臣不忠。「1」

  此时说出诏令中始皇批评扶苏和蒙恬的内容,这使者是在杀人诛心啊。

  始皇陛下的诏令一出,五个副将和蒙恬皆面红耳赤,目光不敢与李世民对视。

  他们这种茫然的状态让赵成更有底气了:“来人!”

  “砰砰!”

  隐匿在门口的传召护卫队迅速从门口涌进来,瞬间,本来很宽阔的房间里站满了人。

  数百人皆用吃人的眼神盯着李世民和蒙恬等人,只恨不得用眼睛把李世民的身体灼透。

  仇视的眼神,哪有咸阳官员面对长公子应有的敬畏心在。

  赵成放下诏令,索性高举短剑走向李世民,目光犹如惑人的妖邪:“请长公子不要再行推脱,圣上之令是让扶苏公子与蒙将军立刻以剑自裁!而非复请!”

  烛光映照在短剑上,发出邪异的光芒。

  闻言,蒙恬等人担忧地望向李世民。

  身后高墙,身前是密密麻麻的青壮护卫,还有一蛇心的人劝死,本应该是极具压迫的一幕,却让李世民笑了。

  什么狗屁传召使者和护卫队。

  当他李世民没有读过史书吗?

  看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