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
个能者,自然欣赏秦始皇在世时不遗余力为国谋利的李斯。
李斯强压的情绪终于控制不住崩盘了,他身上的淡然之气消散,只余颓然,直接对着灵堂叩三首道:“臣终还是辜负了陛下。”
“辜负了大秦。”他俯首,涕泣横流。
晃眼间,李斯的脑中浮现出一段对话,那是他刚认识始皇陛下时与对方说的话:
“李斯,你西来于秦意欲何为?”年轻的王上坐在高位问。
李斯自信:“斯学已成,将助王上实现大志,席卷天下。”
他的话引起了王上的注意:“噢?将何助于寡人,席何种天下?”
年轻气盛的李斯张扬:“包举宇内,并吞八荒,车同轨书同文,依法度而明律令的天下!”「1」
回忆戛然而止。
李斯喃喃自语:“此为臣,欲助大王得之天下。”
他助陛下得到了天下,却迷失在贪欲之中,还差点把他和陛下辛苦统一的天下毁掉。
李斯自然有罪,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即使李斯的功绩再怎么大,也掩盖不了他乃政变参谋者的事实。
李世民没有再言语,在他身边等候许久的侍者立刻出列道:“大秦公子胡亥,伙同赵高谋逆,矫诏而发之。特家产充公,贬为庶人,发配北疆。”
胡亥情绪激动,挣扎着想脱离制约说话,被继续塞着步拉下去了。
“罪臣李斯,谋逆同党。现主谋已伏诛,念其劳苦功高,乃先皇重臣,特此罪不及家人,家产充公,贬为庶人。”
李斯眼含热泪,俯身叩首,把袖口的信往里面塞了塞,不要连累家人就是最好的结果,至于他自己?死也没事。
贼人已判,政变落幕,开始奠仪。
奠仪复杂,意味着大秦第一代君主秦始皇仙去,更是一个象征着……
奠仪的尾声来临,魏征和蒙毅对视,恍若有默契一样。
在场的众人都能察觉到接下去会发生什么,或者说应该发生什么。
长公子宽厚仁慈,有什么要不得的吗?没有。
随着宗正的一句:“礼成——”
魏征作为此时的文官第一人,手中捧着传位诏书第一个出列道:“先皇已仙去,匈奴在侧虎视眈眈,六国余孽伺机而动。朝政繁忙,国不可一日无主,臣请长公子遵先皇诏书之言,尽快登基。”
李世民看着秦始皇的灵位,叹道:“父皇刚仙去……”
蒙毅捧着玉玺第二个出场:“国不可一日无主,请长公子尽快登基!”
此刻,臣子们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了。
大臣们皆跪拜,高声道:“国不可一日无主,请长公子尽快登基!”
古礼“三让”,君临天下。
李世民自是知道,韩、魏、齐、楚、赵、燕等六国余孽齐聚的淮北、江东等地就等着秦始皇去世,然后摇旗反叛。
他更知道,匈奴会伺机南下。
最后多重夹击下,前面五年备受压迫的大秦黔首们会先打响农民起义。
接下去的一切是一场“大仗”。
比真刀真枪上战场还要艰难的大仗。
在众臣的一再请求中,李世民接过玉玺。
祝贺之声四起-
“呜——”
乐声起,新皇登基。
不过三日,新皇登基的一切事宜皆备好。
咸阳宫中烧柴祭天。
新皇即位,大赦天下,工程皆停,百姓回乡;天下免赋税徭役一年;百姓赐爵一级,可免一次刑罚;
宫女三千人回家,妃嫔有子女者可随子女出宫,无子女者可归家,无家可归者归南宫。
先皇登基以来,直言被责罚流放的人皆召回,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先前无爵位者赐给爵位一级,六品以下加勋级一等。「2」
咸阳政变中中立者保留原职,功臣加官进爵。
魏征升任左丞相,蒙恬升任太尉,李信回任晋爵,蒙毅九卿之首,王离做上郡总将,尉迟敬德与章邯皆赐爵位与咸阳官职,秦小政也封爵赐官。
新皇的隆恩一套一套的,直把没有体会过千年后的唐朝新皇登基套路的秦朝后宫、官员、百姓和地方乡绅搞得一愣一愣的:
“还是第一次见到新皇登基,人人受益的……”
这波操作也把秦始皇看懵了,他看向李世民:“新皇登基事宜,你做得很全面。”
李世民笑,都已经是当过二十几年皇帝的人了,能不全面吗,他道 “天下初定,百姓财力困乏,如雏鸟与新树。再加之父皇在位时任务繁重,新皇登基,最重要的就是休养生息。”
李世民想到这几日在咸阳所看的一切,做孩子的迷茫,为父母的惶恐,街道的肮脏污秽,百姓的面黄肌瘦等等等等,一切一切都在挑战他的认知。
他想成就大秦盛世,但盛世这条路,不是用金子粉饰出来的,而是用最贴近百姓的砖石一米一米向前铺就的。「4」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