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

物改编得较为悲情,突出较多的个人因素,那么晚上的官方端午祭则更突显了屈原的国家大义:他提倡改革、奉劝君王、体恤民情,是封建时代少有的有才华却不自视甚高、为国为民的“君子”。

  官方端午祭节目更突显了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没有过多煽情他后期的遭遇。

  巧就巧在早上民间端午祭刚刚狂吹了一波他的委屈,此时看着这人这样劳心劳力,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他后期的不得善终。

  不少华夏网友苦中作乐:愣着干什么,摘抄好词好句啊,下周作文题目可是要来了!

  第二天,#华夏端午祭#引爆全网,因为民间活动向来敢玩,也比官方活动要少一些束缚,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最好的看点都在民间活动,而近期又渐有“全民女神”趋势的骆聆音自然就成为了这次话题的主要讨论点。

  前段时间的#聆音是否受伤#的话题又被顶了上来,不少粉丝自发在当时被转发评论最多的话题下面留言说“这是女神努力的证明”等,正面辟谣了不知道怎么衍生出来的“聆音在剧组受伤”、“骆家不把女儿当人,虐待聆音女神”这样的话题,及时扼制了这些一看就是要引起冲突的话。

  也不知道是不是运气来了谁都挡不住,这个话题上热搜那天,风和丽日,网络环境良好:没有现实生活的冲突新闻、几位人气爆棚的明星两三天前刚刚发布动态带了一波流量眼下正是流量疲软之时、联邦政府大会于联邦时间后日召开,这两日是各大议员赶往首都星的过渡,向来不会引起大新闻,所以聆音这会子冲上热搜,既然没有挡着别人的道,除了个别黑子,自然不会有看不过眼的人雇水军去黑她。

  于是这个热搜底下就难得和平。

  大伙儿原先看着#聆音是否受伤#这个话题又冲上首页的时候,原本以为是罪魁祸首找到了,正摩拳擦掌等着大撕一顿,谁知道点进去却是异口同声的辟谣。

  时事话题第二热点是昨天才发的,转发和评论已经直指第一条。

  新热点是一个视频——聆音演奏时的视频,一刀未剪,完整呈现。

  不过后面却又加了几张解说的截图,不多,只要几次来回的对话,看得人头皮发麻。

  那发文的博主和自己好友的对话。

  博主自己:看得我目瞪口呆,女神用的是什么乐器,几根绳子就弹出那么好听的乐曲。

  博主好友:第一个是筝,第二是琵琶,第三是二胡,最后的琴,都是华夏传统乐器,你们之前在群里讨论的那个,女神手上的茧,就是这么来的。

  博主:???

  好友:你们仔细看啊,女神的手其实大部分区域都保养得很好,有茧的地方就是指腹,你再看看视频,看出了什么?【手指接触琴弦截图】

  博主:!那个位置是放在弦上的!

  好友:虽然是不同的乐器,但是演奏的方式大同小异,都需要到指腹,琴弦细长,练习多了容易磨损皮肉,但是三天不练手就生,真的想要练好它,就得忍着疼继续练习。

  而后经历破皮、流血、结痂、又磨损、结痂等等往复,最终受伤的地方会结出厚茧,之后练琴时就会轻松很多。

  其实无论是哪种乐器练习都不轻松,联邦多的是乐器大佬的励志故事,只不过在粉丝眼里,偶像你如此美丽、有才华,你还如此努力,还因此受了伤,怎么不让他们心痛呢?

  这必须得夸,必须得好好夸!

  这么一顿夸奖,加上几乎天时利地的热搜,可不就是引爆整个网络嘛。

  而托聆音的福,#华夏端午祭#这个话题很快也上了热搜,华夏原本莫名其妙的三天假期就留让人非议,一开始大伙儿也以为这是要集体开炮了,但是没想到点进去之后……是大伙儿用聆音的演奏曲剪辑的“屈原的一生”,是的,有大神在一晚上,就已经剪辑出了一支精致的视频。

  视频打乱了聆音演奏的乐曲,却用得极为巧妙,大神从民间、官方节目中节选自己需要的画面,搭配上聆音的曲,竟剪辑出了一款更适合联邦人民观看的“屈原的一生”。

  一时之间,“屈原”这个形象竟渐渐从端午祭节目走入联邦,成为目前联邦最熟知的华夏名人。大家伙都知道了华夏有那么一个人,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但是他惨遭流放不得善终,这人的遭遇闻着伤心见者流泪,而且他开启了华夏的诗歌时代,的的确确是个伟人啊。

  这么一想,华夏人祭奠他,没有任何错处啊!

  骆清逸看着网上的实时动态,啧了好几声。

  “怎么?”卫煊拿着本书坐在一旁,顺口问了一句。

  “他们大概不知道,其实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恨屈原的。”骆清逸指着卫煊手中的翻译本,“年年大考都考它,年年有人背不住,背它简直就是噩梦。”据说早一千年前,华夏的旧科技时代那会儿,《离骚》还属于高中必修内容,年年都是学生们拿不下的硬骨头,现在去留存信息的微博数据库,有关“高中语文《离骚》”的吐槽不知凡几,“去年他们做的就是《离骚》的恶搞专题,所以今年官方才会要求我们把大众视线转回他的贡献上。”去年笑够了,今年就该哭了。所以说是天时利地啊,要是让联邦网友们看到那一期的吐槽节目,可不得笑话华夏人又要吐槽别人作诗又要强行过街庆祝嘛。

  卫煊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很难背吗?”

  骆清逸:“?”

  就听见才学了几个月华夏语的人一脸无辜地晃了晃手中的翻译本,诚恳地说:“我觉得……我背完了。”

  骆清逸猛地扭过头,不可思议地看着他。

  《离骚》原文历史太久,哪怕是研究过文言文的骆清逸骤然接触原文都有些费劲,所以才会找了一版经过翻译的,适合现代人看的伪原文给卫煊,可是就算如此,一些字也生涩拗口,拿去给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