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虚心学习才是王道

  “大体上同意了,妈您不用操心,我正在请人修养殖棚,厂房也很快开建。”

  陈长远拿出本子,开始细细划分自己的计划。

  第二天一早,陈长远起了个大早,带着省城采购单到了县城。

  他骑着一辆借来的破自行车一路颠簸,在城里一家家商铺问价。

  买东西时他精打细算,一块砖一根钢筋都要掂量半天,在出价之前还不忘货比三家。

  临近中午,他拎着采购单刚走进一家建材店,就听见身后传来了熟悉的声音:“长远,这几车货不能全信他们报价,建材的水分太深了。”

  说话的人是张麻子,他站在门口,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笑。

  “张哥,你怎么跑来了?”

  陈长远急忙握住他的手,眼里全是惊喜。

  “行了行了,别废话,来县城送药材,顺带碰见你。这样,我帮你问价,把价格压到底,能省多少省多少。”

  张麻子可不是吃素的,三言两语直接把店主的话压得哑口无言,最后让陈长远少掏了半车建材钱。

  “张哥,今天真是多谢了!”

  陈长远抱了抱拳,心里暗暗记着这个人情。

  采购结束后,他拖着一辆货车回清水村,傍晚时分,养殖棚的建材已经堆得跟小山似的,老元头带着几个泥瓦匠和小工正忙活着卸货。

  趁着天还没完全黑,他又马不停蹄地去村里的工棚转了几圈,安排第二天早晨开工。

  第三天,清水村养殖棚的地基打下后,他亲自画图,指导工人修建。

  老元头笑着把他拉到一旁低声说道:“还是有个大学生的样子哈,屋顶的通风口你都能想到,我们肯定做不来这么细致。”

  “不够专业,得学哪!”

  陈长远笑道,顺手递给老元头一瓶矿泉水。

  随后他又跑鸡圈、药材棚,看建设进度,每个细节都抓得牢牢的。

  清水村在这段时间变得异常热闹,工人的叮叮当当声回荡在整个山头。

  陈长远没片刻闲下来,不是在指点建筑就是在跑前跑后送材料,他忙得满头大汗,但神情却是从未有过的亢奋。

  他知道,清水村的前途,就要从这里开始了。

  但工人的效率再高,也需要时间,尤其是一些技术细节,陈长远总觉得有些地方还欠些火候。

  他趁着周围人不注意,悄悄把账本锁好,又把母亲交代的晚饭吃得干干净净,然后偷偷骑上自行车,直奔邻县的养殖基地。

  这一路上,他咬紧牙关,双腿飞快地蹬着车子,风吹得耳边吱吱作响。

  直到山脚的道路愈发平坦,他才稍微松了口气。

  陈长远脑子里只想着一件事:学习技术。

  这事早就在他的计划里了,毕竟一个精准到位的养殖场,该有的布局、设备,还有疾病防控,他目前还是菜鸟,他很清楚必须向经验丰富的养殖户汲取真知。

  邻县这个养殖基地面积不小,刚一进门,就能闻到铺天盖地的牲畜气味。

  陈长远拴好自行车,沿着泥泞的路进去,发现养殖基地的棚架整齐划一,门口还有大块的消毒地垫,一看就非常专业。

  一个穿着深色工作服的中年男人从鸡棚里走出来,手上还拿着一簇毛巾擦汗。

  他见到陈长远,咧嘴一笑:“小伙子,闻着味儿来学养殖的?”

  陈长远赶紧上前,赶忙客气道:“大哥,您说对了!我是清水村的,最近建养殖棚,想着能不能跟您学学门道。”

  中年男人笑得更欢了,指着一旁的长椅说道:“好说,先聊聊呗,你看我这地方,能教给你的可不少!”

  这一聊就是一个下午。

  陈长远几乎没让话题断过,把养殖场设备该怎么安排、鸡病怎么预防、饲料配比比例直接问了个遍。

  中年男人显然没遇过这么认真求教的年轻人,也越聊越起劲,连一些养殖户们不爱外传的经验都掰开揉碎讲了。

  一番交流下来,陈长远的本子上已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笔记,有些地方甚至用标注和圈画以示重要。

  临走时,中年男人把他拉到一边,指着一个角落的设备,语气稍显郑重:“小伙子,咱养殖这一行啊,不光要懂技术,还得防坑防骗。前些日子有人来推销这款饲料机,说是最新型号,可以提高产量。但我用了几个月,发现不仅没效果,机器还经常出故障。你要是碰到推销的,可得仔细掂量。”

  陈长远点点头,事不宜迟地把对方的话收入脑海。

  他知道,男人的这番话对他来说是经验,更是提醒。

  离开养殖基地后,天已擦黑,陈长远一路骑车回清水村。

  陈长远回到清水村已是深夜,月光洒在山间小路上,为他指引回家的方向。

  尽管身体疲惫,但他的心却充满了兴奋和期待。

  回到家中,他顾不上休息,立即借着昏黄的灯光仔细整理从邻县养殖基地学到的技术笔记。

  他的眼睛在笔记本上快速扫视,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养殖场的新构想。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