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

沛儿两人到底说了些什么。

  他们两人足足说了两个时辰的话,从日头正盛一直说到了夕阳西下,原本还有几分生疏的两人齐齐从后院走到前院时,眼里满是柔情蜜意,还是会拉丝的那种。

  一切尽在不言中。

  年珠知道,这门亲事成了。

  接下来的事情,则是顺理成章。

  弘昼主动前去皇上跟前请皇上赐婚,皇上如今正是重用岳钟琪之时,爱屋及乌,对岳钟琪的孙女也是颇有好感。

  皇上原是对岳沛儿汉军旗的身份有所迟疑,可弘昼一看到皇上这般,就开始使出他的杀手锏,直说若是不能娶岳沛儿为妻,就要削发为僧,这辈子再也不会娶妻生子呢。

  再有年珠在一旁相劝,直说她算得上从小与岳沛儿一起长大,岳沛儿是个打着灯笼都难寻的好姑娘。

  不仅有年珠如此说,就连年若兰也是这般说。

  皇上这才松口。

  到了赐婚那日,苏培盛浩浩荡荡带着人直奔年家而去,毕竟岳沛儿如今还住在年家呢。

  赐婚的圣旨宣读完毕,那是恭喜声不断。

  带着岳沛儿接旨的是已经致仕的年遐岭。

  苏培盛对着年遐龄那叫一个客气,笑道:“……皇上说了,因五阿哥年纪不小,所以这婚期就定在明年春天,到时候岳姑娘就从年家发嫁。”

  “这些日子,免不得要年家上下多替岳姑娘多费心。”

  年遐龄连说“这是应该的”之类的话。

  皇上既叫年家“辛苦受累”,那就绝不会叫年家白忙活一场,赏下来的东西自是不少。

  由此也能看出皇上对年羹尧早无芥蒂。

  不过两三日的时间,一汉军旗丧母长女即将嫁给五阿哥弘昼为妻的消息就传遍了京城的每个角落。

  谁家没个不成器的儿子?又因弘昼格外不成器且接地气,时常在便宜坊等地晃悠,他在京城的知名度是远胜其兄长弘历,一个个老百姓听说这事儿后连连称好。

  “人不疯狂枉少年,听说这位未来的五福晋的祖父是将军,能文能武的,定能将五阿哥调教的极好。”

  “这孩子长大成亲后就是大人呢,以后五阿哥定能成器的。”

  ……

  平头老百姓看待问题比较片面单一,但不少文人墨客看待问题则深刻许多。

  这些人明面上替不成器的弘昼高兴,实则私下也是议论纷纷:“从前先帝在世时常说‘满汉一家亲’,却从未叫他哪个儿子娶汉军旗女子,皇上虽从未允诺过我们什么,却也没将我们汉人当成外人。”

  第110章 打人专打脸

  这些谣言为皇上赢得不少民心的同时, 也给了熹嫔重重一击。

  当日她与年珠呛声争吵后,就意识到夜长梦多的道理,没出几日就带着吴扎库格格前去给裕妃请安, 先前对吴扎库格格极其热情的裕妃却是连面都没露,直说自己中了暑气,要好生养着。

  她输了。

  输的惨烈极了。

  不仅在赐婚的圣旨下来之前裕妃不见她,甚至连弘昼也不愿见弘历呢。

  他们母子心里清楚得很,弘昼嘴上虽说着“不偏不倚, 谁都不帮”之类的话, 实则却已悄无声息站在了年珠那边。

  但熹嫔是谁?她就像是打不死的蟑螂似的,不管谁给她重重一击, 她很快就能振作起来。

  “五阿哥从始至终都没被皇上重用过, 也就是皇上舍去了弘时这个儿子, 若弘时听话些, 说不准与皇上断绝父子关系的这人就成了五阿哥!”

  “这烂泥就算糊上了金砖,也只是烂泥而已。”

  “至于裕妃, 那也不必提,不过是她运气好,生了个混不吝的儿子,就她这样的人,若放在先帝在时, 顶多混个嫔位而已,这母子两人,不足为惧的。”

  虽说裕妃位居妃位,比她还高上一级, 但她从始至终都没将裕妃放在眼里过。

  甚至连年若兰,她都没怎么放在过眼里, 她知道紫禁城后宫到底谁说了算,想到病怏怏的皇太后,她怎么安慰自己,这心情都好不起来。

  “太后娘娘这几日身子如何?弘时可还有时常过去给她请安?”

  一旁的杨嬷嬷轻声接话。

  “太后娘娘的身子仍是老样子,朱太医等人一日日往慈宁宫跑,但谁人都知道太后娘娘得的是心病,十四贝子一日不回京,太后娘娘这病就一日好不起来。”

  “至于弘时阿哥,倒是听话,日日照着您的吩咐再做。”

  熹嫔点点头,又道:“派人再敲打敲打弘时,太后娘娘身子不好,留给咱们的时间不多了,可不能有半分松懈。”

  至于她,则打算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布下一张天罗地网。

  这张网以皇太后为首,弘皙、弘昌、弘时等人为辅,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她就不信,他们这么多人及不上年珠姑侄三人。

  经此事一出,弘历与弘昼关系是彻底恶化。

  当然,这是弘历当方面觉得的。

  弘昼却觉得他们仍是兄弟,不那么亲密的兄弟。
<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