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240
奇东西回来呢。”
郑铭是郑二老爷的儿子。
老夫人也不在继续盯着伯夫人不放了,对儿子道,“你让铭儿别乱跑,眼看着京城又要不安稳了,老老实实在家就好。”
郑二老爷赶忙应下。
伯夫人抬头看向婆婆。
老夫人看着伯夫人道,“你来了也好,正要告诉你,听说太子病了,陛下正召太医给太子看病,又是过年,又是这种事,你管着家呢,约束好各处,别给府里惹麻烦。”
“钦儿既然铁了心不要朱氏,那就不要吧,以后你在给他找个四角俱全的媳妇就行了,这件事也别闹得人尽皆知,明白吗?”
伯夫人赶忙点头。
从婆婆院子里出来。伯夫人觉得肩膀上轻松了一些,但心情并未好转,郑钦这样还想说好媳妇可不容易。
还有那个朱氏,以前看着还好,居然一点事都经不起,怎么拿了和离书就跑,但凡等一天,她也不一定非得离开郑家。
算了算了,小门小户的就是不行。
郑家并不在意朱露白,所以也没去找她,朱家并不知道朱露白拿了和离书,今年的年礼他们早就送了,回礼也收到了,所以年前朱家也没来找朱露白。
朱露白过了个舒舒服服的年。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4-02-24 23:52:48~2024-02-25 23:48:0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ssqxnnpgmh7 20瓶;吭哧吭哧、郗苡、士玉、不爱吃苹果、8785739、顼 10瓶;果果、遥遥xyc 5瓶;小莲籽、心之所向、sheep、晋江汪、29157462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39章 民女十六
年后, 史嬷嬷询问朱露白以后的打算,朱露白说想去自己庄子上住。
史嬷嬷问朱露白有多少地,朱露白说一百亩。
史嬷嬷沉默了片刻, 最后到, “朱娘子, 一百亩地, 种你地的佃户也就十户左右, 你的庄子还得盖起来, 要不然你只能住农家院子。”
朱露白一愣,她会看账查账,但真的对一百亩地有多大没具体的概念,只知道那些地一年能给她出息一百两上下, 一亩地一年出息一两左右。
所以, 一百亩地并不多?
是真的不多,朱家愿意给出嫁女银子,也不愿意给多少地的。
朱露白拿的算多了。
史嬷嬷又问她的地在哪里,然后道, “那你也能去附近的黄家镇居住, 那里住的多半都是庄头, 都管着附近的地, 往来京城也就一天。”
朱露白,“……”
她迟疑道, “那个黄家镇,条件怎么样?”
史嬷嬷笑了, “和京城自然不好比, 但也样样都有, 要是有银子, 还能自己在那里盖房子,只去了哪里。你便没多少时间来京城了。”
穿越至今,朱露白一直庆幸她穿在了富裕家庭,朱家再如何也是娇养她的。
别的不说,就用水,上辈子谁家没有自来水和热水器?
而在这里,取水烧水都是个大工程,不管是朱家还是郑府,专门有人负责挑水烧水送水。
朱家商户出身,还没多少讲究,用的都是井水。
郑家泡茶喝的水据说是专门用的泉水,有送水工每天都会送来。
上辈子想洗澡了去卫生间打开水龙头就行,在这里得提前吩咐,然后等着厨房烧水送水,丫头给她把水兑到合适的温度,她就能去洗。
洗完了,还有人专门刷澡盆。
这里的工作量相当巨大,也都是钱撑起来的。
朱露白倒也不是没钱,她嫁到郑家前后也三年了,嫁妆钱根本没动过,田地铺子加在一起一年也有二百左右的收入,然后郑钦的月钱和她的月钱一年也有一百八,虽然也要打点送礼,但打点也还是有限的,送礼是你来我往的。
三年里郑家的月钱朱露白也攒了快三百两了,加上自己的嫁妆收入,她出嫁后到现在手里多了八百两左右银子,压箱银子五千,母亲给了一千,那就是六千八。
这些是现银,她还有嫁妆首饰等物。总之,朱露白并不穷,她一个人也能过得很舒服。
但问题来了,如果她离开京城,那就不一定能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
首先京城肯定是一个国家最繁华的地方,从基础设施到商业文化等等各方面,京城肯定得天独厚。
就是江南,繁华或许比的上京城,但朱露白也不可能去江南,她对现在的江南一无所知,她手里这点钱在京城花用是够了,如果千里迢迢去江南,一路上的路费估计都得好几百两。
然后到了江南还得买房置地落脚,几千银子怕是不够花的。
最重要的是她去江南干嘛?又不是投亲,又不是做生意,跑去一个陌生地方就是自找麻烦。
所以朱露白肯定要在京城或是京城附近生活。
黄家镇算京城附近,但生活设施和商品就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