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240

/>   “而娘子虽然办理了女户,在世人看来也是无依无靠的。”

  这是史嬷嬷第一次向朱露白表示出不赞同朱露白离开郑家的意思。

  朱露白沉默片刻, “我知道嬷嬷是为了我好, 可是人生只有短短一辈子,这种憋屈的日子,我不想过。”

  我的上辈子就是那样的憋屈残酷,为何还要这样, 绝不行!

  史嬷嬷叹气, “那之后娘子准备怎么办?”

  朱露白道, “我要让牙人给我找房子, 然后给我留心一下田地。”

  史嬷嬷看着朱露白,又是一声叹息, “我没问你过日子的事,我是问你将来的打算。”

  朱露白傻眼, “过日子不就是将来的打算吗?我就想好好过日子。”

  史嬷嬷道, “娘子是觉得自己有个女户, 然后还有公主和郡主依靠, 就觉得万事妥当了?”

  朱露白不啃声,她是真这么觉得。

  史嬷嬷道,“还是得自己打算一下的,别的不说,要是朱家非把你带回去,公主和郡主也没办法。就是不带你回去,人家也能做主你的婚事,一个女户,帮不了多少忙。”

  父兄具在,女户毫无作用,朱家完全可以掌控朱露白。

  史嬷嬷没说的是,欣乐公主也不是你能靠的人,人家公主只是图一乐,所以才应下了什么女户的事,以后你倒是还想麻烦她,她也不会愿意。

  能让公主出手相帮的人,那都是付出了很多银钱和巨大代价的,你,又能给公主什么?

  郡主更是个万事不管的,你一个什么身份地位都没有的妇道人家,那些大人物们都不会在意。

  朱露白把史嬷嬷的话也听了进去,史嬷嬷的意思就是让她找个人再嫁或是入赘,家里有了男人,这样才稳妥。

  朱露白很抗拒,她并不想找个男人管自己,所以她倾向入赘,找个无父无母的听话男人。

  史嬷嬷见朱露白并未一条路走到黑,便也放了心。

  小人物们关心的都是柴米油盐等过日子的事情,朱露白如今小门小户的,也是关上门过自己的日子。

  就是年后不久,就听说京城有了时疫,顿时京里人心惶惶,大家纷纷关门闭户。

  好在朱露白过年前已经买了很多粮食囤着,现在也不怕挨饿。

  她也害怕疫病,就让下人们拿了醋熏屋子,搞得一屋子醋味。

  没过几日,就听闻太子感染时疫过世了。

  朱露白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太子感染时疫?”

  史嬷嬷道,“说是这么说的。”

  朱露白没有问下去,这种事和她们这些小老百姓没关系。

  宫里,康明帝坐在东宫,他面色灰败,整个人苍老干枯。

  太子妃已经晕了过去,太子的几个孩子正在给太子守灵。

  东宫一片凄哀。

  康明帝闭上了眼睛,太子一直不满意康明帝对姜家军的态度,哪怕康明帝向儿子做了解释,太子还是觉得父皇太过软弱。

  太子好几个对付姜家军的计策都被康明帝否决了,自视甚高的太子忍无可忍,姜薄又派了间人在太子面前挑拨,于是太子决定夺宫。

  反正皇位将来也是他的,他只是想提前拿到手罢了,父皇老了,做事优柔寡断,他只会不断地妥协。

  太子觉得自己的做法没什么问题,他只是要夺宫,不是要弑父。

  间人道,“不早些动手,任由姜薄做大,到时候殿下更难处理姜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太子深以为然,决定动手。

  但是康明帝不会这么想,他是老了,是只有太子一个像样的继承人,但没有皇帝甘愿交出手里的权利。

  太子的举动触及了康明帝的逆鳞。

  天家父子兄弟相残并不稀罕,太子还没动手,康明帝出手了,太子病倒了。

  病倒的太子依旧不愿放弃自己的计划,康明帝只能让儿子去死。

  太子死了,康明帝没有丝毫喜悦,只觉得内心被剜了一刀。

  康明帝知道朝廷只是看起来太平,其实内忧外患,为了维持这份表面的平静,他不能把太子要夺宫的事说出来,更不能让人知道是他对太子下的手,所以就只能是太子生病没了。

  太子是储君,储君没了,康明帝下令京城禁了一个月的饮宴婚假。

  朱露白更是门都不出。

  太子没了的消息姜大将军自然也知道了,他可是在中间做了不少事,他嘴角一翘,“父子相残,也不知道陛下此刻心情怎么样。”

  传信的人不敢说话。

  姜薄又道,“京城可还有什么事?”

  传信人赶忙把探子传来的消息一一说出来,姜薄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

  传信人是按照轻重缓急禀告的消息,说到后面就全是一些八卦了,比如,“张丞相的小妾生了个儿子,张家大宴宾客,据说礼钱收了好几万两。”

  又比如,“郑伯爷的小儿子郑校尉年前同家里给他娶的媳妇和离了,对外说是嫌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