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

。”

  “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像臣女这样幸运,有一对万事包容子女,无论你做错了什么,他们都不会真正记恨你的父母,万幸,除了父母之外,这世上还有一个人,会无怨无悔地替你卖命,他便是先祖们所说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偌大的殿堂内,只有她一个人的嗓音。

  最初韩国公还以为她在替那位叫莺儿的姑娘说话,渐渐地便发现了不对劲。

  不仅他听出来了,昭德皇后、皇帝,辛泽渊都听出来了。

  辛泽渊知道她今日陪他一道前来,是想为他讨回公道。于他而言,他并不觉得自己委屈,这条路是他选择的,不怨任何人,也没有任何人对不起他。

  可当她那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说出来后,辛泽渊的心却像被什么东西慢慢地缠绕上来,闷得发紧。

  韩千君继续道:“臣女没做过别人的先生,但做过师娘,在我先前的认知内,为人师者当是手执戒尺,威风赫赫,令所有学子都闻风丧胆。可后来我才发觉,臣女看到的只是表面,为人先生者,需要言传身教,自身要正。是以,他们一条道走到黑,哪怕家族为此遭来了厄运,也要守住曾经教给学子的那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韩千君咽了咽喉咙,又道:“臣女儿时也拜过先生,以为师生乃银货两讫的关系,可我那二十个学子,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告诉我,不是的,为人学子可以为了先生豁出去性命,理由也是这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陛下,辛太傅为人师者,他做到了。”在他危难之时,与他一道共进退,在他需要之时,不惜用自己家族的命数,用自己亲孙子的命,托起他坐回了属于他的位置。

  接下来该轮到身为学生的陛下了。

  韩千君抬头看向皇帝,问道:“辛太傅一生大起两回,大落两回,皆是为了陛下,如今已有七十高寿,陛下觉得,他有没有资格安享晚年,配不配得上一根龙头杖。”

  龙头仗,上打昏君,下打奸佞。

  辛家再也经不起他的利用,应该得到他们应有的安稳。

  ——

  韩国公坐在一侧,愣愣地看着跪在那,身子挺得笔直的姑娘,不觉已泪流满面。

  欣慰姑娘长大了,可又忍不住心酸,长是长大了,却长到别人家去了,知道替她未来的夫家鸣不平。

  第58章 不该让的她不会让半分……

  第五十八章

  皇帝对自己这位亲表妹的印象实属深刻,但深刻的点是在她的胡搅蛮缠之上,令他刮目相看之事,是在一年前辛泽渊被判流刑,她来宫中将他讽刺了一番。

  这是第二回了。

  目光不觉落在她和辛泽渊身上多看了几眼,初次听闻她瞧上辛家大公子时,皇帝并没有觉得意外,也没放在心上。

  深知她是什么样的秉性,从小便喜欢长得好看的人,自己也曾一度成为了她的目标,被闹得苦不堪言。

  辛泽渊长得确实不赖,但拿她自己的话说,“这世上长得好的公子多了去了,又非他皇帝一人,没了他,我再找一个便是。”

  这话在辛泽渊身上,似乎没有灵验,一年前的雨夜她跑来宫中求他和昭德皇后,不惜爆出了他的真实身份来威胁讽刺。

  不好惹这一点倒是没有变。

  皇帝道:“都起来。”

  她把该说的话都说了,‘龙头杖’于皇帝而言,并非什么强人所难之事,但对辛家不一样,皇帝若是再想来贬一回,便没那么容易了。

  他敢再来,她就用那根龙头杖,砸他脑袋。

  韩千君知道这回皇帝把辛泽渊召回京城,是打算了给辛家补偿。但具体补偿到哪一步她不知道,皇帝的心思一向深沉,若不提点到明面上,说出辛家最想要的,指不定皇帝又寻个不好与其他臣子交差的由头,随意打发了辛家。

  如今她当着辛泽渊的面,明着问他要了‘龙头杖’,只想他还想恢复他周绎的身份,不给也得给。

  “臣女谢陛下。”韩千君磕头谢恩,起身后看向身旁正望着她的辛泽渊。

  辛公子的眼眶不知何时红了,上回见他这般还是在城门口送他离开之时,她只见过他哭了那么一回,就已经肝肠寸断了,韩千君忙冲他一笑,目光里带着安抚,暗道:辛公子不怕,以后我会用你给我的盔甲,保护好你的。

  所求所诉已经说完了,韩千君便当着皇帝和昭德皇后的面,让莺儿认了宣安皇后的画像。

  可东西一日没拿到,韩千君一日不会交人,同皇帝道:“莺儿胆子小,离了我只怕会吓出毛病,等陛下何时需要她进宫了,臣女再将她带进来。”

  一个人一旦生了防备之心,便会处处堤防,哪怕对方是自己的亲人,也不会再信赖。

  人已进了宫,没必要再送出去冒险,昭德皇后将韩千君的变化和聪慧看在了眼里,这些年他们母子俩为了拿回属于他们的东西,欠了太多人,其中便包括辛家,如今也算熬了过来,倒不需要她再等,她要的东西,她和皇帝立马就能给。

  昭德皇后出声招呼道:“人好不容易回来了,不着急回去,到我殿内用完午膳再回。”怕韩千君不放心,又道:“如你所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陛下不会亏待你的辛公子,更不会亏待恩师之子。”

  其他的就让皇帝和辛泽渊去谈。

  人人都道帝王无情,但也并非当真半点感情都没,家族血亲在权势面前本就淡薄,难不成为了一件事,还能从此不相往来了,昭德皇后连韩国公一道邀上,“国公爷也去罢。”<

上一页下一页